西周以前的王朝是怎样统治的西周分封制分封的主要 依据是什么( 二 )


——《白虎通义·德论》
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 。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 , 本大而末小 , 是以能固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 , 而下无觊觎 。今晋,甸侯也 , 而建国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惠之三十年,晋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不克 。晋人立孝侯 。惠之四十五年 。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 。翼人立其弟鄂侯 。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陉庭之田 。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 。
——《春秋左氏传·桓公
当初周朝才建立时,是人少地多 。不得已就采用我们现在叫的“分封制”,让分出去的人去“教化”当地人,也为是巩固疆土,毕竟当时周朝的地盘也就是黄河流域,还没占全 。周围异族是很多的(当时算异族,现在许多都融入了中华民族) 。
新课改历史必修一上说:“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 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 , 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
其一,分封制是西周长期的“国策”和普遍推行于全国范围的政治制度 。西周初期,武王和周公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分封 。此后 , 在西周中期和晚期,王室还陆续分封了为数不少的诸侯 。
其二,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王朝统治的战略措施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即通过分封王室子弟、功臣与姻亲建立诸侯国,以树立屏障,拱卫王室 。
其三,授土授民和受封诸侯履行广泛义务,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周王将土地连同当地的居民(庶民、奴隶)分封给诸侯,而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履行为王镇守疆土、出兵助王作战、交纳贡赋、助王救灾和按期朝觐述职等义务 。
其四 , 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 。
因此 , 有的当代史学家称西周的分封制为“宗法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 , 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 诸侯之间兼并战争激烈,周王室地位日趋衰微,分封制随之破坏殆尽 。
目的:为了维护周天子的统治,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 。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 。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