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成语接龙大全( 五 )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
伏节死谊
拼音:fú jié sǐ yì
解释:伏节:坚守节操而死;死谊:为情谊而死 。指坚守节操,致死不相负 。
出处:《汉书·讲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 , 曾无伏节死谊之臣 。”
伏龙凤雏
拼音:fú lóng fèng chú
解释:伏龙:(卧龙)诸葛孔明 。凤雏:庞士元 。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
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能人
伏鸾隐鹄
拼音:fú luán yǐn hú
解释:伏鸾、隐鹄分别是三国时期魏国邓艾和陆云的别号 。后泛指隐居的贤人 。
伏尸百万
拼音:fú shī bǎi wàn
解释:伏在地上的尸体有一百万 。形容死伤惨重 。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 流血千里 。”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拼音:fú shī bǎi wàn,liú xuè qiān lǐ
解释:伏在地上的尸体有一百万,流出的血淌了一千里 。形容死伤惨重 。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示例:章炳麟《驳革命驳议》:“彼所以侈陈维新 , 讳言革命者,非谓革命之举,必~,大蹂大搏,以与凶顽争命 。”
近义词:伏尸流血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伏尸流血
拼音:fú shī liú xuè
解释:伏尸:横尸在地 。指人死亡 。形容杀人众多 。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
示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 。
《魏书·昭成子孙列传》
近义词: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伏首帖耳
拼音:fú shǒu tiē ěr
解释:伏:俯伏;帖:帖伏,顺从 。低着头,耷拉着耳朵 。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何垠注:“伏首帖耳 , 狗畏人貌 。”
近义词:俯首帖耳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
伏维尚飨
拼音:fú wéi shàng xiǎng
解释:旧时祭文中的套语 。意思是恭敬地请你来吃 。后用做死亡的戏谑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