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安娜卡列尼娜阅读心得5篇( 三 )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感到安娜正在某个角落里,怀着满腹的渴望和决绝的目光看着我……我想,我终会拥抱 , 带着同样满怀的情 , 摆脱所有的现实,去与她一起起舞长空 。
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 。
安娜的爱情虽然没有得到完美的结局,但她永远都是我所知道的最美的女人 , 永远驻留在我的心中 。
小学生安娜卡列尼娜阅读心得范文五
我第一次仔细认真的阅读一本名著,就献给了《安娜》,接下来我就写一下读后感 。
几天前就读完了这本书,但一直拖着没有写读后感,这本书我是利用在大一下学期的空闲时间读完的,说起了还很感谢我一个师姐一直强调我应该要有一个阅读的习惯 , 还给我列了书单,让我抓紧时间一点点看完,而且不能是走马观花的看,必须认真,细致,有自己的思考,那下面我就写一下读后感 。
这部小说,列夫·托尔斯泰高度还原了俄国当时的生活百态 , 上层贵族对于下层劳苦人民的无视,并且压榨他们 。但是却有像列文这样的地主主动走到劳苦人民中 , 为他们发声,联系作者本人,托尔斯泰也是贵族,但他也一直为劳动人民争取他们的利益 。还提到了俄国当时的农业的发展情况,一些先进的地主已经意识到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味的剥削雇农,而且要引进农耕工具 。
文中还提到了俄国的经济,教育,宗教(宗教色彩浓厚,新教等等)艺术(包括绘画,音乐,戏剧,书籍)的情况,新势力和旧势力的对抗,读后感·例如教育 , 新派认为我一个个鼓励女人去上学,鼓励慈善学校,但旧势力还是固执己见的认为只有少数的上流社会的贵族能接受教育 。
安娜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当她在火车站卧轨自杀的时候,不仅是对伏伦斯基的惩罚,也是对那个社会的控诉,一个女人 , 面对自己的木讷的丈夫,平稳的家庭,在她的情夫身上找到了激情,但是却不被所有人接受 , 而且她的情夫还喜欢上别的女人,反映了当时的俄国对女性的歧视 , 而女性却难以反抗 。
上卷中,列文和吉娣迅速地抓住了我的眼球,虽然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成功相爱 。安娜曾经这么对吉娣说“您现在的年华真太宝贵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好比弥漫在瑞士群山中的蔚蓝色雾霭 。这种蔚蓝色雾霭笼罩着童年即将结束时那个年代幸福的一切,过了这快乐幸福的阶段,路就越来越窄了,踏上这段道路真叫人又惊又喜 , 尽管它看来还是光明美好的 。”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吉娣所处的美好年华里一切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而失恋后的吉娣害了一场大病 , 意志消沉,出国疗养遇到了改变她的华伦加 , 她的身上有着“超脱吉娣所十分厌恶的世俗男女关系的生活情趣和生活价值 。”这一点深深吸引了吉娣,并启发了她,带领她到了一个崭新的 , 崇高而美丽的新世界,从这个高处可以冷静地观察往事 。最后 , 吉娣明白了一个人只要能忘我,热爱别人 , 就能心安理得,幸福康宁 。而这一点我们在后来吉娣爱上列文,婚后同丈夫住在乡间 , 料理家务,特别是跟随列文去看望他临终的哥哥那一幕可以看出来,这样的心里蜕变在吉娣身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