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要张狂,少要稳”,有道理吗


“老要张狂,少要稳”,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老要张狂,少要稳”,有道理吗】性情稳重的年轻人
人生之路往往也走得更稳
更从容
《菜根谭》里说:“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畚迅而成卤莽 , 故当抑其躁心 。”
也就是说,年轻人血气方刚,不用担心他们不振奋 , 反倒要随时提防他们过于冲动而造成行事鲁莽 。
当年轻人做事欠缺沉稳的时候,长辈往往会嘱咐说:“老要张狂少要稳” 。
这句话前半句是说上了年纪的人要随心所欲,哪怕狂些;而年轻人则要做事稳重 , 不可轻浮 。
“少要稳”是要求年轻人遇事要镇定,尤其在紧急关头 。
年少的司马光,不一定比同龄人有更多的经验 , 只是他在大家都慌了神的情况下,保持了年轻人少有的冷静与理智,镇定自若地想出砸缸救友的好主意 。
如果他像其他伙伴一样,很可能由于慌不择法,耽误了救人的时机 , 而害了朋友 。
另一方面,年轻人往往有着很多的理想和欲望,俗称“心太急” 。
因此 , 遇事冷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 。
如果少年人拥有这样的品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活经验不足的影响 。
为什么说“老要张狂,少要稳”
“少要稳”是希望年轻人要耐住性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 , 是个资质很平庸的人,他连考7次,23岁才中了秀才,与他同时代的左宗棠,20岁时已经高中举人 。
而且 , 他早年的仕途和财运也并不十分顺畅,直到33岁还在京城租房子?。?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了 。
换做一些急躁的年轻人,可能连秀才都没考上就放弃了,转寻其他看似“快捷”的生存之道去了 。
但是 , 曾国藩的心态却安之若素,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晚成”而自暴自弃,他一直持之以恒,坚定地向着心中的目标进发 。
无论路上遇到多少荆棘,都勇敢应对,最终成为了一代千古名臣,以及传统文人的至高典范 。
性情稳重的年轻人,人生之路往往也走得更稳 , 更从容 。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当一个人走过了青春盛年,必然要迎来灿烂的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