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料染深色ph值多少为之标准( 四 )


在高温高压染色时,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的上染过程可分为以下个阶段:(1)分散染料在染液中随染液的流动逐渐靠近纤维界面,这阶段分散染料的性质和状态基本无关,溶解状的染料分子和悬状的染料颗粒都一样随染液流动,转移速度决定于溶液溶液流速 。(2)由于纤维表面存在着不易流动的动力学边界层 , 当分散染料进入动力学边界层靠近纤维界面后,主要靠自身的扩散接近纤维 。这阶段转移速度不仅和溶液流速有关,还和分散染料的扩散速度有关,因此,溶解状的染料分子比悬浮体及聚集体扩散快得多,分散染料的溶解度和分散状态对这阶段的转移速度有较大影响 。
(3)分散染料靠近纤维界面到它们之间的分子作用力足够大后,分散染料迅速被纤维表面吸附 。这个阶段的转移速度主要决定于纤维和染料分子的结构和性能,也和界面溶液的性质有关 。其中染料的溶解度和分散状态有较大影响,染料溶解度超高和染料分子与纤维作用越大,吸附速度越快 。
(4)分散染料被吸附到纤维表面后 , 在纤维内产生一个浓度差或内外染料化学位差,染料将向纤维内部扩散 , 这里的扩散速度主要决定于纤维化学和微结构,也和染料分子结构及浓度有关 。纤维无定型区含量较高,孔隙大或自由体积含量多 , 染料溶解度高,扩散速度快,因此,此阶段的染料扩散速度直接和纤维被溶胀或增塑程度、分散染料在纤维中的浓度有关 。溶胀或增塑程度高 , 纤维外层分散染料浓度高 , 扩散就快 。
由上述可知,上染速度除了决定于染料和纤维的结构外,还和染料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及染色时纤维的溶胀或增塑程度有关 。
羊毛衫在实际服用和洗涤过程中,由于不断受到摩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露出于织物的表面,在织物表面呈现出毛茸,这种现象称为“起毛” 。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的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就互相纠缠在一起 , 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通常称为“起球” 。这些突出在织物表面的毛球,极易使污物 , 灰尘沾附,使织物的穿着性能和外观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对质量要求较高的羊毛衫应进行防起球整理 。
1.影响起球的因素
影响起球的因素很多 ,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组成织物的纱线、织物组织结构、染整工艺、穿着条件四个方面 。
(1)纱线的影响
纤维的卷曲波形愈多,在加捻时,纤维不容易伸展,在摩擦过程中纤维容易松动滑移 , 在纱线表面形成毛茸 。为此,纤维卷曲性愈好,愈易起球 。纤维愈细,显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头端就多,纤维柔软性也愈好,因此细纤维比粗纤维易于纠缠起球 。而对于纤维长度来讲,较短纤维比长纤维易于起毛起球 , 除纤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