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对表面活性剂有什么意义( 二 )


增容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后具有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大的能力,且此时溶液呈透明状,胶束的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能产生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叫做增溶剂,被增溶的有机物称为被增溶物 。如果在已增溶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被增溶物,达到一定量后,溶液由透明状变为乳浊状,这种乳液即为乳状液,在此乳状液中再加人表面活性剂,溶液又变得透明无色 。虽然这种变化是连续的 , 但乳化和增溶本质上是不同的 。增溶作用可使被增溶物的化学势显著降低,使体系变得更稳定,即增溶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只要外界条件不变 , 体系不随时间变化 。而乳化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
答表面活性剂分子是由亲水基和疏水基组成的 , 当表面活性剂溶化于水中时,亲水基和水分子有较大的吸引力,疏水基和水分子排斥而指向空气 。这样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排列在液体表面,在水和空气界面上形成定向吸附 。吸附作用的结果,使原来水一空气界面逐步被疏水基一空气界面所代替,改变了水分子和空气分子直接接触的状况,从而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 。如果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到肯定程度,则空气一水的界面聚集了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 , 并毫无间隙地密布于界面上,形成一层紧密的单分子膜,即界面吸附达到饱和状态,即水的表面张力已下降到低程度 。此时,如再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 , 此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为了稳定地存在于水中,能相互聚集在一起,排列成疏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的胶束 。
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低浓度叫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简称CMC)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时,胶束数量随之增加,水的表面张力不再下降 。
可以 。表面张力测定法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无机离子的存在也不影响测定结果 。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急剧下降,当到达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张力的下降则很缓慢或停止 。以表面张力对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对数作图,曲线转折点相对应的浓度即为CMC 。如果在表面活性剂中或溶液中含有少量长链醇、高级胺、脂肪酸等高表面活性的极性有机物时,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对数曲线上的转折可能变得不明显 , 但出现一个最低值(图2—15) 。这也是用以鉴别表面活性剂纯度的方法之一 。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对表面活性剂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