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认知与格局( 三 )


德宝却好吃懒做 , 高不成低不就 , 指望老婆赚钱养家 。
秉昆的其他几位朋友 , 更是从不想着提升自己 , 整天在厂里混吃等喝 。
平日里 , 他们一旦遇到麻烦事 , 就让秉昆四处托关系解决 。
下岗后 , 他们也让秉昆找哥哥帮忙 , 或者指望厂里安排新工作 。
最终 , 他们接连失业 , 居无定所 , 生了病都没钱医治 。
明明是从同一起点出发 , 有人跑到了山顶 , 有人落在了半山腰 , 还有人始终困于山脚下 。
说到底 , 是见识和格局的不同 , 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着不同的选择 , 最终造就了人生境遇的天差地别 。
就像猎豹CEO傅盛所说:
“认知 , 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
一个人能不能成事 , 能成多大的事 , 主要取决于眼界、见识和思维方式 。
认知影响选择 , 选择决定命运 。
你心中的边界有多广 , 脚下的世界才有多大 。
你看见的视野有多远 , 你才能走多远 。
03
人的一生 , 都在为认知买单 。
看过一句很扎心的话:
认知水平不够 , 再努力也没用;认知层次太低 , 再辛苦也是徒劳 。
人这一生 , 都是在跟自己的认知能力博弈 。
那么 , 如何突破认知局限 , 实现思维跃迁呢?
1. 向内探索:遍阅群书 , 独立思考 。
作家林语堂曾说:
“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 , 以时间和空间而言 , 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
一个不读书的人 , 看不透生活的本质 , 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
而读书 , 是了解广阔世界 , 打开认知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
在底层摸爬滚打久了的周秉昆 , 后悔自己没有好好读书 。
他找来哥哥姐姐留在家里的名著 , 如饥似渴地学习深刻的观点 。
久而久之 , 他拥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 。
工厂效益不好时 , 同事们都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 他却主动逃离困境 , 跳槽到收入更高的饭店 。
饭店所属出版社的书籍堆积成山 , 无人管理 , 他却想到了商机 , 提出可以开一家书店 。
《人世间》: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认知与格局
文章图片

正是长期读书形成的思维跃迁 , 提高了他的认知水平和人生层次 , 让他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