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人生的三次觉醒(深度好文)

杨绛:人生的三次觉醒(深度好文)
文章图片

人虽然渺小,但是人能学,人能自我完善 。
杨绛先生百岁那年,曾接受一次采访 。
采访人员问她:“我们应当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实现自我价值?”
杨绛先生回答:“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
在这复杂繁芜的世界里,庸人甘于沉沦,强者寻求自渡 。
一个人只有不断淬炼、沉淀,变成更好的自己,你想要的生活才会奔你而来 。
01
认识自己
《半山文集》里有这么一句话:
“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十遍;读一本书十遍,不如把自己里里外外读一遍 。”
阅人,真不如阅己 。
学者吴学昭,讲述过杨绛先生两则早年的故事 。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38年,杨绛从英国留学归来,回到上海 。
当时母校振华中学刚刚重建,老校长王季玉对她非常欣赏,于是开出优渥条件,聘请她担任校长 。
碍于人情,杨绛勉强答应,承诺任期半年 。
半年过后,老校长再三挽留,她还是坚决辞去了校长一职 。
很多朋友都不解:别人求都求不到的职位,怎么你反而不要?
杨绛解释说:“我知道自己不是管理的材料,校长之位虽好,长久做下去,却只能误人误己 。”
她辞了校长一职,随后踏上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后,《杨绛文集》出版的时候 。
当时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为她举办作品发布会 。
杨绛得知后,婉拒了出席的邀请,她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
在她心中,自己并非什么名人,只是一个纯粹的文字工作者 。
不管外界怎样喧闹,她都安然地端坐书斋,潜心阅读和写作 。
中国社科院老院长陈奎元曾评价说:
“杨绛先生最令人钦佩的是,无论时代变幻、人世浮沉,她永远知道自己是谁 。”
正是这份清醒和认识,使得她能够全身心投入文学事业,成为一代大家 。
听过一句话说:人这一生,最难的是看清自己 。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事物 。
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能不受外物羁绊,选择最适合的道路,心无旁骛地走下去 。
一个人最大的醒悟,就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所在 。
当你能找对定位,认准方向,你的人生自然能拾级而上,越走越高 。
杨绛:人生的三次觉醒(深度好文)
文章图片

02
洗练自己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农夫种下小麦后祈求上帝,希望风调雨顺,不要有天灾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