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立夏》文中有个熏字全文?( 三 )


岁月如雨,时光亦醉 。
痴于“醉”的,莫过于“谪仙人”李白 。
他的《客中作》,以酒告慰时光 。
李白酒入诗肠,狂歌“不知何处是他乡” 。
几百年后,苏轼作答“此心安处是吾乡” 。
在与时光对峙的人生中,诗词是唯一的安慰 。
这岁月的“沉著之致”积淀了风骨,凸显了气象 。
风骨之韵味,莫过于古人对“物”的执着 。
刘勰言:“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
”古人写物,其旨在“物我两忘” 。
王国维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即便是不起眼的花草,相对诗词作者而言也仿佛具有“明心见性”的品质 。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隐居山阴(今绍兴)乡村,寒冬中偶见梅花怒放,兴之所致提笔作《卜算子·咏梅》 。
他虽没写一朵“梅”,没着一枝“花”,但读后却有幽咽的暗香扑鼻 。
“物”的淡雅之外,亦有浓郁气韵弥漫在诗词世界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的牡丹如此;“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李贺的美酒如是,就连柳永的“别恨”也浓得化不开——“杨柳岸,晓风残月” 。
古人观照“物”、珍视“物”的思想意度,是古人对“诗性”的自解,信手而出,奇崛有致 。
综合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与西方哲学饱满的逻辑思维相反,它始终带着深深的隐秀色彩,内力隽秀,外显圆融,这是中国哲学以“道”为核心的“言有尽意无穷” 。
而最终,它落实到了“意蕴无穷”的艺术气质上,其效果就是“不在场的出席”,...
品味古诗词议论文 品古诗词的乐趣细雨微蒙的夜晚,独坐窗前,冲一杯清茶,捧一本古诗词集,灯光明亮,诗韵隽永,其乐融融 。
读着那一首首传颂千古的名句,我逐渐感受到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的离别之情;领略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野风光的恬适;体味到曹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雄心大志 。
品味古诗词,就像饮一杯杯年代久远的老酒,芳香醇厚,令人陶醉 。
阳光灿烂的春日,吟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你会立刻被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百鸟争鸣的热闹、生动的景象所感染;月朗风清的夏夜,看惊鹊别枝,听蝉鸣蛙唱,嗅稻花芳香,是诗人辛弃疾把我们带到如诗如画的田园;秋风萧瑟的日暮,望断小桥流水,穿越古道西风,一匹老马,一抹夕阳,羁旅归途的游子,该是怎样的思乡情切,柔肠寸断,是马致远把我们带到秋天的悲凉之中;银装素裹的严冬,朗读一首《白雪歌》,你会惊讶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特想象 。
品味古诗词,就像浏览四季的美景,令你心驰神往,流连往返 。
品味古诗词,你会领略到古仁人的兼济苍生、忠心效国的情怀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这是张养浩对黎民百姓痛苦命运的辈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视死如归,铮铮铁骨的誓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这是苏轼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情怀 。
品味古诗词,就像瞻仰烈士陵园,让你懂得风骨、品格和人生的价值 。
品味古诗词,就像跟自己的密友交谈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你懂得,时光易逝,青春难再,只有珍惜寸阴,才能皓首无悔,不负生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你懂得,虽然看似眼前困难重重,但是翻越崇山复水,你就会迎来美好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懂得,坚持的可贵,理想的价值 。
人生乐事,莫若读书,读书之乐,莫若读诗 。
今生有诗相伴,其乐无穷!美有诸多形式,但我不爱眼花缭乱,热烈喧嚣,唯有古诗词叫我由衷痴迷 。
文人墨客多钟情诗词,常常为之倾注毕生心血,也就结下大量精美绝伦的华彩篇章 。
走进古诗词,一篇篇杰作把人引入或惆怅或深沉或婉转或壮丽的丰富意境,品之被陶醉,被感染,心中起涟漪,胸臆有抒发,甚至出口惊四座,落笔露才华 。
少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山河处处充满热爱 。
继而读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懂得了品味探究获得哲理的启迪 。
一首首诗词让我眼界开了,境界宽了,追求高了,素质提了,不再鼠目寸光患得患失,乐观豁达只求做好事业,告别私心回归本性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