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美,一切皆美读后感摘抄( 二 )


苏东坡与友人对视的互相印象,是心美到外物映像的一个经典故事 。
我们常说,哭也过,笑也过,何不欢乐过日子 。一如当我们偶尔受困于所谓的封建风水习俗的时候,换个角度来看,现时的我们,有能力可以去做到某些以前长辈不承“奢望”的习俗,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存在即是合理,不见得一定有益,但也未见得有害的习俗做法,未必就一定要去抵制 。
心灵鸡汤常教育我们,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光 。
“人的一生,说穿了,就是相对世界追逐与改变的历程,我们通常会在主客、人我、是非、知见、言语、动静中浮沉而不自知,凡是合乎自己所设定的标准时,就会感到欢愉幸福,不合乎我们的标准时,就会感到忧恼悲苦,这个世界之所以扰攘不安,就是由于人人的标准都不同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追逐别人的脚步,而在不经意间乱了方寸,坏了心境 。一如我们会去羡慕,会去妒忌,会去忽略自身的好,会去迷恋虚妄的外在好 。
“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也须放手;
一枝金笏担朝政,担起也要歇肩 。”
《心美,一切皆美》读后感(三):人间有味是清欢
第一次见到林清玄的名字,是在上中学做阅读题的时候,就像是一个纯粹的外貌协会会员见到了心仪的小帅哥一样,单纯的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 。清玄,文如其人,清新恬淡却又富有玄机意味深远,就像池塘里亭亭的荷花荷叶,点染泼墨素雅悠然;就像夏日里一阵清凉的和风,带走浮躁带走疲倦 。
合上书本,最难忘的还是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是什么呢?书中说,“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周围的生活不知何时变了,仿若现实版的《甄嬛传》在眼前日日上演,知识不再用于学术,而用于谄媚;智慧不再用于教化,而用于钻营 。现在想想SHE的《不想长大》,仿佛还真有那么些道理 。正如盛大士所说: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 。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 。正如书中所言,我们拥有愈多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清淡的欢愉就日渐失去了 。世俗劳心,若还以浊为欢、以放逸的生活为欢,生命又如何能体会到清明的滋味呢?
“清欢”难觅,却也不难觅 。眼要清欢,便寻青山绿水;耳要清欢,便找宁静和谐;舌要清欢,便寻蓼茸蒿笋;身要清欢,便找清凉净土;意要清欢,便寻智慧明心 。《礼记》有云:“扫尽庭院,即可祷告,此心虔诚,何须供坛?”,如当真以清为欢,便是守在自己的小小天地,便是品得一壶淡淡茗茶,便是翻开这《清欢三卷》,又何愁不能洗涤自己的内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