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唐玄宗有没有责任?看看唐玄宗出了哪些昏招

说起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地方叛乱之一 。这场叛乱从公元755年12月开始爆发,一直持续到了763年才平定,总时长长达7年之久 。与其相比的西汉时期的“七王之乱”仅仅只用了3个月就平定了 。其实原本安史之乱也只1年就可以平定,然而因为唐玄宗、唐肃宗等昏招不断,最终使得这场战争变成了“菜鸡互啄” 。
1,唐玄宗的昏招:命令大军出潼关决战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了叛乱 。当时叛军主力多达15万,大多数为胡兵,战斗力强,来势汹汹 。河北是安禄山老巢,所以河北州县基本是望风而降,于是叛军很快就到达了河南 。
唐玄宗在接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后,认为是假消息;在确认了安禄山的确反叛后,唐玄宗开始迅速布置,主要有:
1.1、将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调往河南 。封常清到了洛阳后,募兵6万,以守卫河南 。
1.2、新设置河南节度使,以防御黄河南岸 。
1.3、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试图调动塞北大军攻击安禄山老巢 。
1.4、募兵11万以拱卫长安,任命皇子李琬为征讨元帅,并调高仙芝及其军队5万到关中,任命高仙芝为副元帅 。
不过,封常清新招募的6万军队缺乏战斗力,导致洛阳很快就被安禄山攻陷 。于是封常清带着剩余的军队退入关中,和高仙芝一起守潼关 。安禄山攻占洛阳后,就地称帝,为“大燕” 。当时叛军已经深入中原,锋芒强盛,唐朝关中新招募的10多万军队难以与之抗衡,守潼关,以逸待劳是最佳选择 。
与此同时,河北和河南的新力量正在崛起 。河北的颜杲卿、颜真卿起兵声讨安禄山,河北诸郡响应,有十七郡归顺朝廷,安禄山控制的只剩下了六郡;河南方面,许远守、张巡死守睢阳,阻断了叛军南下之路,河南各地的义军总数不下10万 。在北方,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带领军队收复常山城,击败史思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又带领军队和李光弼会师,两大节度使兵力达到了10万 。
此时的叛军陷入了困兽之斗中 。只要唐朝坚守潼关,那么安禄山的大军就会被四面围剿,等到河北粮草供应断绝,安史之乱自然就被平定了 。然而唐玄宗高估了唐朝军队的战斗力,要求高仙芝和封常清赶紧出关决战 。然而,高仙芝和封常清认为现在不适合决战,坚持不出关 。
安禄山的叛乱使得唐玄宗彻底对节度使失去了信任,他担心高仙芝和封常清另有所谋,于是就让宦官边令诚担任监军,以节制各路节度使大军 。监军边令诚到达了潼关后,就污蔑高仙芝和封常清有谋反之心,于是冤杀二将 。此举让唐朝失去了两位能征善战的猛将,又让宦官权力坐大 。
之后,唐玄宗又任命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为大元帅,调兵8万出关平叛 。哥舒翰以病重为由推辞,唐玄宗不许,于是哥舒翰只能带兵出征 。哥舒翰也认为不宜出战,应该固守潼关 。关键时刻,唐玄宗又派遣宦官去催促哥舒翰出兵,哥舒翰只能硬着头皮出关 。结果唐朝杂牌军和叛军一接战就崩溃了,哥舒翰被俘虏,唐军全军覆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