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的三个主要特点

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的三个主要特点)
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 (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 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
A.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
B.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
2.倒叙:把百思特网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
C.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
D.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5.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
6.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7.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
8.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
9.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
10.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
11.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