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些吟咏大海的诗句( 二 )


●一千里色中秋月 , 十万军声半夜潮 。
唐·赵嘏《钱塘》中秋:钱塘江海潮 , 以中秋之夜最为壮观 , 历来誉为天下胜境 。写静景的壮阔和动景的声势 , 都极为出色 。
●海上涛头一线来 , 楼前指顾雪成堆 。
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一线:形容浪头象一排白线涌来 。指顾:指点顾盼 , 喻时间极短 。写江潮水初上的雄浑景色 。李白《横江词》有“浙江八月何如此 , 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句 , 附录于此 , 以供参照 。
●欲识潮头高几许 , 越山浑在浪花中 。
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几许:多少 。浑:简直 。极写江潮的高大 。
●来疑沧海尽成空 , 万面鼓声中 。
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汹涌冲来的时候 , 真疑心 , 大海里的水都光了 , 到处都象迎接潮水的锣鼓声 。两句描写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
●漫漫平沙走白虹 , 瑶台失手玉怀空 。
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瑶台:传说中的神仙住所 。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长虹从辽阔的沙滩上奔涌而来 , 又象天仙在瑶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琼浆倾泻而下 。以丰富的想象 , 极状钱塘江潮奔腾之急 , 声势之大 , 变化之速 。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 , 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 。
明·刘基《郁离子》坎井:指浅井 。比喻宽宏大量者不与小人一般见识 。
●海水有门分上下 , 江山无地限华夷 。
清·陈恭尹《厓门谒忠祠》这是作者写新会厓门怀古的诗 。厓门三忠祠 , 祀宋末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名臣 。触景生情 , 怀古痛今 , 忧时伤国 , 溢于言表 。
●地到尽时天不断 , 人能来时鸟难过 。
清·沈受宏《渡海》写尽大海之辽阔 。
●白马千群浪涌 , 银山万叠天高 。
清·宋琬《西江月·钱塘门外作》此钱塘观潮之作 , 以白马奔腾 , 银山万叠形容潮浪汹涌壮观 。
●乾坤浮一气 , 今古浸双丸 。
清·张照《观海》乾坤:天地 。浮:融 。双丸:指太阳、月亮 。两句写大海的景观 , 颇有哲理 。
●海上波涛回荡极 , 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 , 日炙风翻水泛红 。
清·陈去病《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渚(zhǔ):水中陆地、小岛 。磨:摩擦 。炙:烤 。作者于1908年由上海乘船渡海赴汕头 , 到广东从事革命活动 。沿途看到海中壮观的景色:波涛翻滚、小岛朦胧、云天如碧、海面泛红 。诗句的境界开阔、意气豪迈 。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 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 , 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 ,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 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 , 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 语言清新优美 , 韵律宛转悠扬 , 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 , 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 汀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 , 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望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 , 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 , 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 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 , 捣衣砧上指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 , 鱼龙潜跃水成文 。
昨夜闲潭梦落花 , 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 , 江潭落月复西斜 。
斜月沉沉藏海雾 , 碣石潇湘无限路 。

【搜集些吟咏大海的诗句】

不知乘月几人归 , 落月摇情满江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