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诗词大全( 三 )


有繁华就有衰落,有凋谢就有新生 。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 。
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 。
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 。
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人以为应是“晓” 。
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 。
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 。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
“柳绵”,即柳絮 。
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 。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
“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
即便如此,这两句还是蕴含着许多的辛酸和悲哀 。
据《林下词谈》记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 。
时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 。
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
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
’”联系当时苏轼的遭遇,是颇耐人思索的 。
苏轼一生漂泊,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 。
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 。
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 。
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 。
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
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 。
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
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 。
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 。
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 。
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 。
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认为是行人心存爱慕之情,而佳人却根本不知 。
行人的“有情”遭遇佳人的“无情”,心中无可奈何,故十分烦恼 。
这俨然是一个单相思式的喜剧 。
倘若这是作者目睹他人的遭遇,或许可以说是借爱情来写人生普遍存在的这样一种矛盾 。
但词中“行人”更接近作者自己的写照,其中“情”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绝不仅限于爱情 。
作者饱经沧桑,有惜春迟暮之情,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
他的婉约词同样有劲气流动,不同于花间词的软弱 。
词中包蕴的意趣亦为词家推重 。
《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