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配方|二陈汤和这5个方子搭配

二陈汤配方(二陈汤和这5个方子搭配)
二陈四七汤
【方源】《症因脉治》卷四 。
【组成】茯苓、陈皮、制半夏、甘草、苏梗、厚朴 。
【用法】水煎服 。
【功用】理气和胃,燥湿化痰 。
【主治】气结痰凝腹痛,胸腹胀满,痛应心背,失气则痛减,气闭则痛甚,服破气之药稍减,服补气之药愈痛,脉沉者 。
【应用要点】
1.主症
胸胁满闷,脘腹胀痛,矢气后痛减,咽中异物感,咯吐不出,吞咽不下,或咳或呕,舌质淡或淡胖,舌苔白厚而腻,脉沉滑或弦滑 。
2.病机
肝郁脾虚,肺胃宣降失常,痰气互结 。
【方义发微】二陈四七汤系二陈汤与四七汤的合方 。四七汤的主要功用为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用于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津聚为痰与气相搏,结于咽喉的痰气郁结证;二陈汤的主要功用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因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成痰,致气机阻滞的湿痰证,为祛痰的基本方 。两方相合,弥补了二陈汤与四七汤在治疗津聚成痰,而成痰气互结于上的局限性 。一方面,二陈汤从根本上解决了痰湿生成之源——脾虚的问题;另一方面,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致肝之疏泄不利,气机不畅,向上可引发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失常 。同时,木旺必乘土,肝郁日久犯脾必致脾气不足,而出现脾失健运 。由于气郁于内不得伸展,不通则痛 。调畅气机,使气化恢复正常,则壅塞得通,疼痛自减,进而达到四七汤与二陈汤相辅相成的目的,实现了由不同病因引起津液代谢异常且导致不同部位病变的复杂病证的治疗,于一方中得以体现 。
二陈汤配方|二陈汤和这5个方子搭配



八物二陈汤
【方源】《医学入门》卷八 。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熟地黄、芍药、当归、川芎、陈皮、半夏 。
【用法】水煎,温服 。
【功效】益气养血,化痰散结 。
【主治】劳发痰火 。素有痰火,略有劳动,便发寒热,全类伤寒,轻者,将息周日自愈;重者,颈腋膊胯之间遂结核肿硬,或消,下次遇劳又发 。
【应用要点】
1.主症
平素身倦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面色淡白或色苍,或有干咳少痰,劳累后则发热,甚至颈腋膊胯之间有瘰疬形成,肿大压痛,休息后可见缓解,可因劳累反复发作 。
2.病机
气血两虚,虚火内生,灼津生痰 。
【方义发微】本方由八珍汤与二陈汤相合而成 。本方所治,乃气血两虚,劳倦内伤,虚火灼津,痰火内结 。用八珍汤益气养血,扶正固本,气血得补则虚火退;用二陈汤化痰散结,使痰核散、瘰疬消 。故二方合用,补气血、退虚热、散痰火、消瘰疬,治疗虚劳内热,而兼痰核、瘰疬 。
将合方更好地用于临床——
苍术二陈汤
【方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
【组成】陈皮、半夏、白茯苓、苍术、甘草 。
【用法】水煎服 。
【功用】除湿郁 。
【主治】经阻因于湿热者 。
【应用要点】
1.主症
头眩心悸,肢体困重痿软无力,痰多咳嗽喘促,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滑数 。
2.病机
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湿浊结聚,阻滞气机,湿郁日久,生痰化热 。
【方义发微】苍术二陈汤系二陈汤、苍术散二方相合而成 。其中,二陈汤为燥湿化痰之代表方,针对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气机阻滞,郁积而成之湿痰所设;苍术散以燥湿健脾见长,主入脾经,在里可燥内湿,走表可祛外湿,对于湿邪流注经脉诸症尤为适宜,然无理气行气之功 。二方相合,一则可补二陈汤祛外湿之不足,二则可添苍术散湿阻气机后所致气机郁滞诸候,标本兼治,集除湿郁、理气滞、化痰浊之功效于一身,成为祛除内外湿邪,理气健脾化痰的常用方剂之一 。
二陈汤配方|二陈汤和这5个方子搭配



加味二陈汤
【方源】《广嗣纪要》卷十二 。

【组成】陈皮一钱半,白茯苓、半夏(炒)各一钱,甘草三分,黄连(姜汁炒)、吴茱萸(炮,去皮)三分 。
【用法】水一盅半,加生姜五片,煎服 。
【功用】清肝泻火,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理气和中 。
【主治】吐酸水同食物出者,热也 。
【应用要点】
1.主症
胸膈痞闷或胁肋胀痛,嘈杂嗳气吞酸,呕吐口苦,或痰多咳嗽,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
2.病机
肝火犯胃,脾失健运,痰热内蕴,胃气上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