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唐文秀带拼音的诗文?

1、拼音:
《duān wǔ 》
《端午》
táng dài :wén xiù 
唐代:文秀
jiē fèn duān wǔ zì shuí yán ,wàn gǔ chuán wén wéi qū yuán。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kān xiào chǔ jiāng kōng miǎo miǎo ,bú néng xǐ dé zhí chén yuān。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2、译文:
这个端午的节日是怎么由来的,自古以来都说是因为屈原 。
可笑滚滚流水的楚江,还不能洗掉忠臣的冤屈 。
《端午》唐文秀带拼音的诗文?

3、赏析: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 。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
4、作者:
江南诗僧 。昭宗时居长安,为文章供奉 。与郑谷、齐己为诗友 。曾游南五台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唐才子传》卷三 。《全唐诗》存诗1首 。另《锦绣万花谷后集》卷四存文秀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阶段性测试试卷( 第一,三单元)::软件简介:: 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方格内 。
(2分)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chōngjǐng和理想,níng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bì益的事情 。
2、默写 。
(9分)(1)谁道人生无再少? ,。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3) ,风正一帆悬 。
,江春入旧年 。
(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
得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12分)3、下面是某旅游景点的一则告示,仔细阅读后请说出它的含义 。
并模仿它的表现手法,为保护学校的草坪拟写一则告示 。
(只要在表现手法上模仿,不必拘于原来的句式)(4分)单元 第一课时 : 1、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认识运用联想和想像写景状物、抒发情感的作用 各个击破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uán ( )释 chōng jǐng( ) bì( )益 潜移mò( )化 危言sǒng( )听 半明半mèi( ) 【指破迷津】:重点赐予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 。
积累时音形义三者不可或缺,意义的理解对字形的掌握至关重要,许多汉字字形与读音也有某种内在联系 。
以上练习中“裨”从衣,卑声;本指古代祭祀时穿着,次等礼服,引中为益处 。
“昧”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暗 。
参考答案:诠、憧憬、裨、默、耸、昧 2、解释加点词的语境义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
【指破迷津】:什么是语境呢?在阅读中,指的是文章的语言环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等 。
文中词语的意义往往不是词典上的静态的意义,而是根据文字材料所提供的语境所产生的特定意义 。
离开了具体语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或不存在 。
因而,解题时,我们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抓住有效信息来推断它的意义 。
参考答案:第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第二个“世界”则指“领域” 。
3、文学知识填空: ①《繁星》选自 ,体裁 ,写于 年 。
②巴金,原名 ,著名的 ,杰出的。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 、 、 ;《激流三部曲》 、 、 ;中篇小说 、。
【指破迷津】:对文学知识要注意识记,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尽一切可能地对这些重点文学作品进行有选择的阅读 。
参考答案:《巴金选集》、游记、1927 李尧棠,作家,语言大师 。
《雾》、《雨》、《电》;《家》、《春》、《秋》;《憩园》、《寒夜》 。
③说出下列语句的作用 。
(1)为你打开一扇门 (2)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
【指破迷津】:指明语句的作用,首先要认真研究原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认真研究原句的结构特点,再从该语句在文章结构、内容、抒发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去考察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