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明》读后感100字( 五 )


不足是安徽境内的皖江和江苏境内的扬子江没有展开讲 。
【《长江文明》读后感100字】三、湖泊 长江流域有着100多座面积超过10平方千米的湖泊,包括五大淡水湖中的四座——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 。洪泽湖其实也与长江有关系,属淮河流域,但考虑到目前淮河主要水量是由三河闸导入长江水道,以及历史时期由于淮河改道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长江的主干之辨与源头争论 根据《三国志?鲁肃传》,鲁肃进言占据己方的长江中下游,再夺取长江上游,他认为是位置偏北的汉水,而不是今日的荆江 。赤壁之战后关羽据守襄阳,“蒙为国家前据襄阳”“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到南北朝时期,江汉之间的古云梦泽逐渐消失,江汉谁为干流困惑趋于消除 。石泉先生严谨考证郢都及其后继城市秦汉至南朝齐梁的江陵城不在长江边而是在汉江边两岸湖北宜城和钟祥两平原上 。该说法未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但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人接受的荆楚历史地名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认识到岷江是长江源头,《山海经》、《孔子家语》、《荀子》、《淮南子》和《尚书》都有类似说法 。汉武帝确立了《尚书》为五经之首后,更加确立了“岷山导江”,即长江源头发源于岷山 。而金沙江源头说至迟在汉武帝通西南夷时已有所了解,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都有过记载,唐代松赞干布在青海的通天河一带迎接文成公主入藏,后宋朝在西南采取收缩政策,一直到明朝正德年间的《杨子器跋與地图》认识到金沙江是江源之一 。万历五年章潢在皇皇巨著《图书编》首次指出岷江不是长江正源,金沙江才是!徐霞客实地查勘,探寻到金沙江比岷江更长,依据河源唯远原则,岷江是长江支流,金沙江是干流 。因为他的民间身份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随着西方先进制图技术的传入和康熙的英明决断,金沙江被定为长江源头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头,现在主流的观点分为沱沱河与当曲,巴颜克拉山南麓密如织网的河流让康熙时期的考察专员“望源兴叹”,留下“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结论,到如今两百多年过去,虽有一些进展,仍不能下结论确定,可见这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五、大河文明 四大文明都是在北温带(至于为什么不在南半球,建议阅读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偏南的北纬30度左右,都诞生在能够为农业提供持续保障的河流的附近 。首先是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气候与长江气候重大差异 。导致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古埃及人种植大麦和小麦,中国人种植水稻 。古印度文明依托印度河和恒河、雅鲁藏布江冲击形成的恒河三角洲 。最开始文明在印度河,后来雅利安人将文化中心从印度河流域向东推进至恒河流域,文化转移早于中国,而且更加的迅猛彻底,中国是在文化转移后黄河流域仍长期保持政治军事中心 。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产生了种姓制度,佛教是为了反抗婆罗门的神学权威而产生的 。在印度的各朝君主支持婆罗门教下,佛教在印度本土日渐衰落,却通过滇缅古道传到中国而发扬光大,形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壮观景象 。六、长江文化 长江流域的农业文明很多,下游的良渚、马家浜,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上游的大溪等“稻作文化”,湖南道县更发现距今万余年的人工训育稻谷,毫不逊色于黄河流域的“粟作文化”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化的两大发祥地成为学界的新共识 。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11省市 。至于流经哪些地级市,我下一步研究研究啦!我一直想研究中国七大水系的所有河流,包括我老家的淠河,史河 。研究水源,流经哪里,汇入哪里,不过这项工程还是太大了 。还是要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