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被发配新疆时写的诗是讲什么

1841年5月,昏庸、刚愎的道光皇帝为讨好英帝国主义,将在广东查禁鸦片立有首功的林则徐罢去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职务,调往浙江军营“戴罪立功” 。一个月之后,林则徐又被道光皇帝一道谕旨发配新疆伊犁充军 。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初冬,65岁的林则徐被朝廷重新起用为钦差大臣,他带着儿子林聪勇和亲信幕僚刘存仁,离开了家乡福建,星夜兼程,直奔广西 。当一行人路经广东普宁时,林则徐突然发病,且病情越来越重,不省人事了 。
林聪彝急得一时手足无措,幸亏刘存仁老成持重,差人飞骑赶往潮州,请名医连夜为林则徐切脉诊病 。林聪彝亲自为父亲煎药,日夜小心侍候在旁 。
3天后,林则徐的病情果然有了起色,这天一早醒来,他感觉腹中饥饿 。林聪彝遂叫人到厨房传饭 。此时林聪彝觉得心中石头已经落地,不觉浑身酥软,支撑不住 。于是把父亲身边的小厮唤过来叮嘱一番,也就回房和衣躺下休息 。
片刻功夫,只见新来的厨子从厨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鸡丝小米粥,这是林则徐平时最爱吃的食物 。到了上房,那厨子也不进门,只是悄悄地呼小厮把粥递上前去 。林则徐正斜倚在榻上养神,无意中睁眼扫了一眼那躬身退下的厨子 。不由心中一惊:“好面熟啊”!一边想着,一边拨开碗中银匙呷了几口,觉得粥味有点异样,惊诧之际,一张浮胖的黄脸又浮现在眼前,他猛然想了起来:那不是我在广州查办鸦片时,行辕内雇用的厨子郑发么,自从自己获罪充军伊犁,他不是为洋人做饭去了,今天怎会到此?
待林则徐省悟过来,命人传唤郑发时,厨子早已不知去向了 。林聪彝听到父亲房中一阵骚乱后,立即直奔上房探视 。只见父亲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心里纳闷,可又不敢多问 。当夜,林则徐腹泻不止,竟又卧床不起了
到第4天,林则徐奄奄一息,命如游丝 。这天傍晚,他躺在病榻上,伸出干枯的手紧紧握着儿子的手说:“聪儿,为父一生全力以赴,志在抗英御外……可恨壮志未酬,那班卖国贼仍在为非作歹,番鬼仍在我中华大地横行不法……为父死不瞑目啊…… !”突然,林则徐松开手,直起身子,指着前方大叫:“新豆栏,新……”话未说完就“咚”地一声倒了下来……
林聪彝见状,一头扑在父亲尸体上放声大哭,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父亲在弥留之际已经悟出了自己被害的原因:新豆栏(广州街名,是清代洋商聚集的地方)那伙发过鸦片财的洋商们,买通了厨子郑发,用巴豆这种十分厉害的泻药熬粥,下了毒手 。
林则徐死后,广东一带就传说:有人亲眼看见在广州一家酒店,十三洋行总头目伍绍荣手下的一名亲信与郑发窃窃私语,桌上有一堆白花花的元宝……
有关林则徐暴死的原因,还有其他说法,但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100多年来的一个谜 。
林则徐被革职,发配新疆伊犁
伊犁
中国清代新疆重镇及对新疆地区的泛称 。又称伊列、伊丽、亦列,明清为瓦剌,是厄鲁特蒙古牧地 。清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路,故伊犁可泛指新疆全境 。
描写新疆的诗句文字 描写新疆的诗句诗词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关山月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横吹曲辞·雨雪曲 李端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 。
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 。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
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关山月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出嘉峪关感赋 林则徐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