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800字写法怎么样?

旧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老北京人习惯俗称为五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初"同义,"五"、"午"相通,按地支顺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亦称"端阳" 。
端阳节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起源于江南,由来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说法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 。宋代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为"忠烈公",正式将五月五日端午节赋予纪念屈原的意义 。抗日战争时又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
端午节时,在南方讲究举行"龙舟竞渡",在北京明清两代则讲究"熙游避灾" 。初五日上午,群入天坛"避毒",天坛是祈年圣地、各胜,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游乐;过午,有的到鱼池或高粱桥、满井、草桥、积水潭等处"饮醵熙游" 。
端午应节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枣粽子,蘸白糖吃 。时令鲜品是樱桃、桑椹 。糕点铺卖一种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桃酥式的圆糕点,叫"五毒饼" 。人们以这些时鲜和应节糕点用来上供或互相送礼 。
北京人俗谓"善正月,恶五月" 。因五月气候温热,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师符和钟馗像来镇宅、驱避"邪祟" 。清人柴桑《燕京记》云:"(端午)前数日,肆间用黄纸盖朱印,或绘天师、钟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购而粘门上,以逐祟恶 。"从五月初一起,各家还将菖蒲、艾草插在门的两旁,一曰"蒲剑",一曰"艾虎",也为辟邪驱瘟 。为辟邪,京城端午时,人们还纷纷买蒲鞋穿上过节 。
端午节还有"扔灾"一说 。节前,手巧的妇女以五彩绫罗制成小虎、葫芦、樱桃、桑椹、瓜豆、葱、蒜形状,用彩线串起来,五月初一那天系于小儿的钗头或背上、胸前;小姑娘还用硬纸条叠成菱形"粽子",缠上五彩丝线,戴在身上,通称"葫芦"、"续命缕" 。到了五月初五午时之后摘下来,连同贴在门楣上的剪纸葫芦揭下来,一起仍到门外,叫"扔灾" 。
节日期间,人们还要饮黄酒,在小孩头上用雄黄画一"王"字,有的还用雄黄涂小孩的耳鼻孔,说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虫钻到耳鼻孔中去 。

端午节的作文800字写法怎么样?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 。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我的家乡地处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区,按说是过北方形式的端午节,但由于我们这里是山水相间,有北国小江南之称,也就有了独特的端午习俗,既吃粽子、戴香包、插艾叶、喝雄黄酒,又有北方少见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的龙舟赛 。
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 。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五味草“ 。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鸡蛋或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喝雄黄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