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实力那么强,为什么还派嬴异人到赵国当质子

在提到嬴政的时候,他的父亲嬴异人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正是因为嬴异人在赵国当质子,才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有了奇货可居,让他有了翻身的机会 。但是,当时秦国的实力基本上已经是战国最强了,已经如此强大的秦国,为什么还需要给一个不如自己的赵国送去一个王孙当质子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后,举国上下可谓是戮力同心、积极进取,成功把战国第一的桂冠从魏国手上夺走了 。昭襄王继位之后,重用范睢、白起等大才,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蚕食了临近的三晋和楚国大量土地,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夯实了基础 。然而,秦始皇的父亲,也就是赢异人,正是在这个时候被派到赵国当"质子" 。
"质子"实际就是"人质",一般情况下,只有弱者才会派出"质子",为何身为强者的秦国会让赢异人去赵国当"质子"呢?

1、"质子"制度的起源"质子"实际上是一种关系发展的产物,国与国、君主与诸侯,都可以用"质子"来增加双方的"安全感" 。商朝末年,西边的周部族日益昌盛 。商纣王担心周部族制造动乱,时任周部族首领的姬昌也担心商纣王集中力量对其进行深度打击 。
于是,姬昌便听从纣王的令旨,让自己的嫡长子到朝歌为"质" 。此举一定程度上为周部族赢得了"灭商"的准备时间 。周朝建立之后,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实行了分封和周礼制度,各诸侯国和周天子都能够在一套稳定的体系内发展 。
当周天子的实力与权威持续走低后,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就开始加剧了 。昏庸的周幽王为了自己的心头所好,竟然把周天子已经不多的威信拿来戏弄诸侯,导致西周灭亡 。平王不得不借助郑、晋等诸侯之力,将都城迁到洛邑,其中郑国出力最多,功劳也最大 。由此,郑国成功和周天子绑在了一起 。周天子依靠郑国的力量巩固自己的权威,郑国借助周天子的名头发展自己的势力 。
这种"共生关系"在短期内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时间一长就必然是靠不住的,平王为了削弱郑国的影响力,就大力增强虢国的实力,结果因此惹恼了时任郑国君主的郑庄公 。就在双方矛盾要爆发时,平王急忙将自己的儿子派到郑国当"质子",平王此举可谓是给了郑庄公一个台阶下 。郑庄公也不敢太过放肆,以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也把自己的儿子派到王畿当"质子",史称"周郑互质" 。
【秦国实力那么强,为什么还派嬴异人到赵国当质子】
2、战国时期的"质子"互换"周郑互质"之后,周与郑之间确实实现了一段时间的政治互信,一直到周桓王继位,这种局面才被打破 。桓王和平王相比,差了点政治智慧,他纠集一些小国,意图给郑庄公上一堂生动的"礼仪课",结果不仅"课"没上成,还反被郑庄公教训一通,直接导致"建藩屏周"的体系走向崩溃,各诸侯国都想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扩充自己的势力,天下进入了"尊王攘夷"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