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三 )


四、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
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 。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对于平行的判断方法本节课不作为重点 。2、学生作品未能达到预设,导致这一部分花费大量时间 。其实必要时教师可以自己提供例子以便节约时间 。3、对于图形中垂直与平行现象的发现,最好标上符号,练说线段**与线段**的关系 。4、时间把握不够好,导致拖堂,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

《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1、从生活情境入手,创设数学研究的问题,用数学的魅力感染学生 。
本课在设计导入时,从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先观看录像,把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进行梳理分类 。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现象居多,情况较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
2、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
从教材上来看,是由“点”到“面”,把这部分知识分成垂直和平行两个内容进行教学,最后再把这部分知识汇总起来,总结出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而这节课我把二者合为一课,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是一种由“面”到“点”的研究,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浓了 。所以,在设计时我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小组汇报、班级争论、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 。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初步问题研究意识 。3、通过丰富多采的练习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