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 皇帝 出家诗

顺治皇帝出家诗
荣华犹如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天下丛林饭似山 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 唯有袈裟披肩难
朕本大地山河主 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 空在人间走这回
未曾生成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 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滤 何日清闲谁得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 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 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 皆因夙世种菩堤
个个都是真罗汉 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 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 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 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 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的紫袈裟 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 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 不管千秋与万秋
打破虚空笑满腮 玲珑宝藏豁然开
直饶空劫生前事 六字洪名毕竟该
请问顺治皇帝那首出家诗的意思是什么 清代顺治皇帝出家的时候写下如下诗一首 , 几百年来广为传诵 , 使许多有识之士开悟从中找到了精神和心态的归依 。
天下丛林饭似山 , 钵盂到处任君餐 。
黄金白玉非为贵 , 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 , 忧国忧民事转烦 , 百年三万六千日 , 不及僧家半日闲 。
来时糊涂去时迷 , 空在人间走一回 。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 合眼蒙眬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 , 也无欢喜也无悲 。
悲欢离合多劳意 , 何日清闲谁得知?世间难比出家人 , 无牵无挂得安闲 。
口中吃得清和味 , 身上常穿百衲衣 。
五湖四海为上客 , 逍遥佛殿任君嘻 。
莫道僧家容易做 , 皆因屡世种菩提 。
虽然不是真罗汉 , 也搭如来三顶衣 。
兔走鸟飞东复西 , 为人切莫用心机 , 当年狸猫欢如虎 , 背时凤凰不如鸡 。
百年世事三更梦 , 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治九河汤放夏 , 秦吞六国汉登基 , 古来多少英雄汉 , 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 , 只为当初一念差 。
我本西方一衲子 , 缘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 , 南征北战几时休?朕今撒手归西去 , 管你万代与千秋 。
...
顺治 皇帝 出家诗

“顺治出家”是怎么回事 关于顺治出家 , 主要有两种说法 。
一是说顺治并非在二十四岁亡于天花 , 而是在这一年脱去龙袍换上袈裟 , 于五台山修身向佛 , 并于康熙五十年(1711)左右圆寂 。
期间 , 康熙皇帝曾经数次前往五台觐见父亲 , 但都没有得到顺治的相认 , 所以康熙才会写出“文殊色相在 , 惟愿鬼神知”的诗篇 。
至于其出家的原因 , 则是因为爱妃董鄂氏 , 也就是被掳献进宫的江南名妓董小宛的去世 。
选择五台山修行 , 则是因为梦见董小宛在那里 。
这种说法的有关记录 , 主要存在于《顺治演义》、《顺治与康熙》等野史和文学作品中 。
尤其是当时著名才子吴伟业(梅村)写的一组《清凉山赞佛诗》 , 诗文影射顺治在五台修行 , 并用“双成”的典故和“千里草”代指“董”姓 。
由于吴伟业的诗素有“史诗”之称 , 而他苦恋着的 , 是与董小宛齐名、才高气傲的名妓卞玉京 , 所以信者云云 。
而这一切 , 又可以在五台山找到相关的附会 。
另一种说法 , 来自于《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年谱》、《旅庵和尚奏录》、《敕赐圆照茆溪森禅师语录》、《北游集》、《续指月录》等僧侣书籍的记载 。
这些书用语录及偈语的形式 , 记载顺治曾经在十七年(1660)十月中旬于宫中 , 由湖州(浙江吴兴)报恩寺和尚茆溪森为其举行了净发仪式 。
但剃了光头本已出家的顺治 , 又在茆溪森的师父、报恩寺主持玉林L的谆谆诱导和要烧死茆溪森的胁迫下 , 回心转意 , 蓄发留俗了 。
如此 , 我们首先需要搞清的 , 是顺治帝在二十四岁那年 , 是不是真的去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