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读后感如何写?

左宗棠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坚决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左宗棠传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左宗棠传读后感一读过中国历史小说《左宗棠》使我认识到清末还有一个清正廉洁、为民办事的好官 。清末时代,满清王朝统治中国已经二百余年了,经过康乾盛世,到嘉庆皇帝当政时,政治腐朽、污吏横行、民不聊生,而西方列强的兵般已经逼近国门了……
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日子里,左宗棠诞生在一个清苦的书香人家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平日教几个学生,有些束修收入 。也有几十亩田,是那种“耕读门第”的人家 。正常的年月,生活还能维持,一遇天灾,就要艰难度日了 。
他二十一岁中举,后来连续三试不中,使他对科举更加不感兴趣 。于是,他开始了潜心研究经世致用之学 。家族已经败落,只得入赘妻子周诒端的家里,以授徒为生,边授课边钻研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历史等,度过了几十个春秋,直到不惑之年已过 。在师长、朋友的推荐下,凭借自己的精通韬略,足智多谋,进入官场 。在他的后半生里,仕途春风得意,事业也达到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光辉顶点 。
左宗棠适应历史潮流,以国家重臣衔令西征,不挟种族的偏见,并排斥抑回扬汉的陋习,公开扬言:“只分良莠、不分汉回” 。对那太平乱、捻乱、回乱采取“当剿则剿、可抚则抚”,毫不存有偏见 。每收复一处国土,就为那里的百姓抢修,因战争而受损的房屋、道路,赠送军粮,拿养廉银救济贫民,实实在在的为民办事 。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不惊扰百姓,掠夺民财 。他在军营里和战士们吃住一起,共度二十几年的军涯生活 。
在进军新疆时,由于清朝官场的黑暗、奸官中饱私囊、国库空虚、军费紧缺,左宗棠领着军队,啃着红薯、抬着棺材到西北边疆去抗敌 。在他的精心谋划,呕心沥血,克服种种困难,击败了侵略者,将新疆收复,为国家、民族立正汗马功劳 。
在收复新疆过程中,左宗棠对各族同胞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很快得到广大回人、满人、蒙古人,特别是得到广大维吾尔人的广泛支持与拥护,使外国侵略者安集延人——阿古柏很快受到孤立了 。
左宗棠能高瞻远瞩,在收复新疆之后胸怀国际国内形势,一方面,立即加以苦心经营,他组织人力、物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而在另一方面,他又开辟河渠,提倡种棉织布、育蚕缫丝,以机器织呢、引进洋务 。
同时,左宗棠又在西北地区开发资源,设书院、办义学,用自己的养廉银刊印书籍、提倡科学、发扬文化、提高人民素质 。他真是为官一任,造福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