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下《晨读》诗词

晨读

清晨,天淅淅沥沥下着雨 。送孩子上学后,冒雨就近买了点菜,便一路小跑冲回家 。对于雨,我是又爱又怕 。爱雨,喜欢在雨丝绵绵雨声淅淅中漫步,笼罩在朦胧烟雨中的大地一片苍茫,多了清爽温顺,少了尘土喧嚣,雨水滑过脚丫总有一份温软柔润的感觉爬上心头 。怕雨,怕它雨势太大而放滥成灾,怕它过于缠绵来了不走,怕我的臭脚丫受浸太久长出湿疹 。
放置好东西,擦干脚上雨水,看看时间尚早,吃饭不觉饿,上班没到钟,做什么好呢?要是以往,我肯定又爬上床去睡懒觉 。昨晚睡得早,今晨起来精神饱满,毫无倦意 。看电视吧,房里有人还在猪呢!笨蛋,看书呀!很久没有早上看书了 。于是,悄悄潜入房中,从书柜中取出一本《文化名家谈读书》来 。这是一本颇有看头的书,里面集合了各大名家关于读书的优美散文,因为是分篇的精美短文,适合短时阅读,平时都是睡前看上两三篇,便酣然入梦 。时间在无形中化零为整,这不,估计也就半个月吧,每晚十分钟左右,230页的书如今只剩下50页 。
挑了个喜欢的抱枕,靠着长沙发上,喝上几口白开水清咽润喉,然后开始久违的晨读 。窗外,雨声依旧;室内,气息如常,不同的是,欣欣然的情绪在心头流淌着 。说是在看,渐入状态却似与名人相对而坐,他们侃侃而谈,我敛声凝神聆听 。听他们谈书及读书的感受,他们或谈读书的甘苦,或谈购书之欢乐,或谈藏书之担忧,都是他们自身经历、性格、情趣中衍生而来的经验之谈,都是些积极向上、闪烁着真理或真情的文字 。公刘先生在《读出书之味》中说,“真正的好书,一如美食,越咀嚼越有滋味 。”“有钱人一般不读书,读书却往往没有钱 。”而讲得最令人回味的是篇末一句:“可以断言,不读书的人,也许能风光旖旎一时,但绝不能****蕴藉一世 。”宗璞先生在《恨书》中谈到为什么恨书,因为藏书太多书柜太沉书籍散落管理麻烦等,以致生活出现诸多不便,是故恨书 。但那些看似恨恨的话语,却明明透着沉沉的爱意,书如人,恨得愈深爱之愈切 。刘心武在《有聊才读书》中谈到:“人因为太有聊,实在需要化解,需要调剂,需要轻松,需要超脱,因而适当地翻阅一些无益也无害,仅供一笑或一皱眉的文字,也并不减却其读书的高尚 。”“读书能使郁闷的心灵得到疏通,能使我们从小胡同转到大街上,能使我们的心弦适度松驰以防崩断,能使我们超越岁月的无情与世俗的牵引 。”哦,读书果真有这么多潜在的好处,懵懂的我只知拿起书本心神自稳敛,情绪渐平静,神思趋痴迷 。
翻了个身,看看余秋雨的《藏书忧》,原来名家也有他们的烦恼 。“一个学者,为了构建自我,需要吐纳多少前人的知识,需要耗费多少精力和时间 。苦苦汇聚,死死钻研,筛选爬剔,孜孜矻矻 。这个过程,与买书、读书、藏书的艰辛经历密切对应 。”贾平凹在《好读书》中对读书另有一番独特的见解 。他先说了好读书的诸多坏处 。如好读书就得受穷,好读书就别当官,好读书必然没有好身体,好读书不是好丈夫,好读书没有好人缘,好读书性古钻等,但是,话句一转,“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为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他把一套十册名著给送他的小妹作为生日礼物,还写了一篇《读书示小妹生日书》,勉励她小妹好好读书,常读好书 。
好多名家谈读书,他们对于读书的很多感受和体会,平凡的我也经历过,读起来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只是笨拙粗浅的我,无法写出他们那么精致优美的文字 。望望墙头的挂钟,该是吃饭的时候了 。哎呀,就最后一篇,且多逗留片刻吧 。就一会 。呵呵,是陈村的《躺着读书》,太应境了,也太适合我了,我多半是躺着看书的 。且听名家又是如何躺着读书的 。“读书的姿势不是在课桌前,而是在枕上 。凡读书人都知此诀窍 。身体安静了,脑瓜才活跃得起来 。何况读书也是人类一种占有,当然以躺卧为首选姿势 。能有资格躺在自己身边的,不能不是密友 。自己能够不拘束躺着相会的,也是密友 。无拘无束,平平等等,心心相印 。”太精彩了,欣赏过后不禁重阅,回味无穷 。
该吃饭了,不然上班会迟到的 。恋恋不舍放下书本,却又忍不住重新拾起 。信手一翻,柯灵在《书的抒情》中说:“书是我青春期的恋人,中年的知己,暮年的伴侣 。”“书本是太阳、空气、雨露 。我不能设想,没有书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 。”是呀,没有书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