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戏|云南花灯剧借亲配

花灯戏(云南花灯剧借亲配)多彩贵州网2021-03-31 15:43:15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采访人员 应腾)“开山立派”!3月30日 , 为推动地方戏发展 , 贵州花灯戏“牛转新机”——确立罗(江禹)派、邵(志庆)派 , 两个贵州花灯戏旦角表演艺术流派 。
花灯戏|云南花灯剧借亲配


贵州花灯戏旦角表演艺术流派创立
这是贵州花灯戏首次明确了旦角的艺术地位 , 并依戏曲行规进行后续传承的方式 , 使地方戏曲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 为花灯戏其他流派的确立 , 以及名家的涌现打下基础 。
花灯戏|云南花灯剧借亲配


什么是百思特网“派”?各具风采就是“派”!
什么是“戏曲表演艺术流派”?
简单理解 , 就是艺术家们在继承前人艺术成就的基础上 , 勇于探索独创 , 改革创新从而形成风格各异 , 自成一派的演唱特点 , 让观众既“听之韵味迥然” , 又“观之各具风采” 。
花灯戏|云南花灯剧借亲配


创立仪式现场
2021年春节 , 继一曲贵州花灯戏《红梅赞》亮相央视《2021春节戏曲晚会》后 , 花灯小戏《夫妻观灯》再次登台 , 亮相《元宵戏曲晚会》 。
对花灯戏不了解的观众 , 从接地气的剧情切入 , 被好听的唱腔带入 , 为动人的表演所感染;而资深戏迷们 , 则在经典戏的演绎中 , 感受“贵州乡味”带来的惊喜 。而不同观众对贵州花灯戏的不同反应 , 也正反映出 , 地方传统戏曲的际遇和机遇 。
花灯戏|云南花灯剧借亲配


创立仪式现场
作为省内唯一花灯戏专业文艺院团 , 成立于1956年 , 国家级非遗传承保护单位——贵州省花灯剧院 , 不仅手握批量的优秀花灯戏作品 , 还拥有“戏曲名家人才库” , 罗江禹、邵志庆就是贵州花灯戏不同时期 , 旦角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
“传承谱系 , 是戏曲人最好的仪式感 , 我愿意把积累的经验 , 无偿奉献 。”今年81岁的“罗派旦角艺术创始人”罗江禹告诉采访人员 , “角百思特网儿”们要不断地进行革新创造 , 在传承中 , 才能以最新颖、独特的作品争取到观众 , “希望贵州花灯戏的唱腔 , 能成为越来越多游子心中的乡音 。”
花灯戏|云南花灯剧借亲配


“罗派旦角艺术创始人”罗江禹与弟子合影
花灯戏|云南花灯剧借亲配


立了“派”怎么干?传承保护更有“安全感”!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 如果丢掉了 , 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勇于担当起传承和发展戏曲的历史责任 , 已经成为当下戏曲人的自觉行为 。
立“派” , 只是贵州花灯戏发展传承的一个“点” 。
花灯戏|云南花灯剧借亲配


邵志庆向徒弟蔡妙禧、胡慧华赠予花灯戏扇帕
“顺流寻源 , 立‘派’之后 , 更多的是对剧种的特点进行研究 , 传承保护 , 永远是头等大事 。”邵志庆告诉采访人员 , 立“派” , 不仅意味着贵州花灯戏在全国戏剧舞台上有一席之地 , 还有助于开拓戏曲发展路径 , 打开舞台创新“脑洞” , “‘派’一定是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的 。”
花灯戏|云南花灯剧借亲配


罗江禹向徒弟龙薇、范莉赠予花灯戏扇帕
接下来 , 贵州省花灯院将继续研究罗派和邵派的声腔、表演艺术风格百思特网 , 推动为贵州花灯戏的理论研究 , 传承保护和发展 。
花灯戏|云南花灯剧借亲配


延伸阅读
罗派旦角艺术创始人:罗江禹
今年81岁的罗江禹 , 是第五代花灯传承谱系传人 , 第一代专业花灯表演艺术工作者 。
罗江禹接受过东西南北四路花灯民间艺人、名家的悉心传授 。她以花灯戏为本源 , 不断向姊妹艺术借鉴学习 , 包括从京剧、川剧、山西梆子等各种大戏种 , 吸收它们的戏曲表演程式和技巧 , 采百家之所长 , 借以丰富花灯表演艺术体系 。从艺数十载 , 其出演过40余部花灯戏(节)目 , 大多数是担纲主要角色 , 形成了一套完善且具有浓郁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