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的部首|巷的部首

舟的部首(巷的部首)
古代典籍记载的说法不一,如:
《周易系辞》:“黄帝、尧、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墨子非儒》:“巧锤作舟”;
《山海经海内经》:“番禺始为舟” 。


其实,舟的发明,不可能是上古时期某一个人的发明,原始工具常常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生产实践中,根据需要逐渐发明完善的 。完善到一定的程度,需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学习,也就需百思特网要命名,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舟”的文字 。
舟的部首|巷的部首

浙江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
舟的部首|巷的部首

浙江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
世界最早独木舟


据考古发掘,2002年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属新石器时代,据碳14年代测定,,距今8000~7000年间,“树轮校正后的年代约距今7500~8000年”,跨湖桥独木舟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年代最久远的 。是迄今发现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 。


在中国,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古代的独木舟 。
舟的部首|巷的部首

脱盐过程中的茅山遗址独木舟
隶属良渚文化区的余杭临平茅山遗址出土一艘全长7.35米、最宽0.45米的独木舟,这是良渚文化首次发现独木舟,也是国内考古发掘出土中最长、最完整的史前独木舟 。这说明大约5000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先民们已发明了独木舟等水上交通工具 。
舟的部首|巷的部首

江苏武进独木舟
如江苏武进奄城乡出土的几只独木舟,其中有一只长达11米,宽90厘米 。还有一只尖头敞尾,看上去似乎只是半只,实际上却是一只完整的独木舟 。敞尾,没有尾封板,造起来容易,船靠岸时,上下船也很方便 。船行时由于人靠前乘坐,头重尾轻,敞露的船尾便翘在水面上,并无进水之患 。这种独木舟是别具一格的类型 。
舟的部首|巷的部首

福建连江县出土的独木舟
同类型的,还有1975年于福建连江县出土的独木舟,舟身长7.1m,宽1.6m,首宽1.2m,舟深1.2m,首尾略呈方形 。是用直径近2m的整棵樟木刳成,经测定约为西汉初期遗物 。


跨湖桥独木舟,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世界最早的舟 。跨湖桥独木舟也凸显中国舟船文化的久远历史,也精彩地展示中国舟船制作技术的发展演进过程,它的发现出土显得格外珍贵 。


【舟】字的来源
我们再看看“舟”的字形:
舟的部首|巷的部首

甲骨文
舟的部首|巷的部首

金文
舟的部首|巷的部首

篆书
【舟】,象形字,是简单的小船样子 。
《说文》:舟,船也 。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 。象形 。
刳k 木:把树木从中间破开再挖空 。
剡yn木:削树木 。把树木削成船桨 。
《墨子节用》:舟以行川谷 。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


本义:独木小船、船 。


舟,古代书中用指“船”,是不区别大小的 。
如:“轻舟已过万重山”,“沉舟侧畔千帆过”,顺水推舟”,都指的是船 。而实际上,舟的初义是指独木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百思特网,泛泛其逝 。


舟的制作


制作独木舟的过程,可以说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的认识过程,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受到启发,反过来改造自然 。古代典籍中有记载:“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人们从树叶漂浮与水面的现象发明了船),“见窍百思特网木浮而为舟”,就是反映这种认知 。


但仅仅对物体浮性有一点认知,并不能造出独木舟来,必须有一定的工具条件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所使用的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制作的石斧、石锛锋利,也非常实用,同时用火的技术也非常成熟,才使得造独木舟成为可能 。当然,在当时的条件下,造一只独木舟,也绝非易事,比我们想象的还是要难得多 。
舟的部首|巷的部首

刳木成舟
“刳木”是制造独木舟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