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曝女王“重磅丑闻”

【英媒曝女王“重磅丑闻”】【英媒曝女王“重磅丑闻”】本月7日 , 英国《卫报》剑指王权 , 大胆曝光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半个世纪前涉嫌妨碍立法进程、以保护私利 。据报道 , 英国王室主要承担礼仪性职责 , 女王不干预政府和议会事宜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石 , 为此这则“重磅丑闻”曝光后直接引发舆论有关女王是否“滥用权力”的讨论 。对此 , 白金汉宫方面紧急发表声明 , 正面驳斥《卫报》报道的相关内容不实 , 也有媒体认为《卫报》这篇报道涉嫌“碰瓷” 。
英媒曝女王“重磅丑闻”
文章图片

女王被爆“以权谋私”
据披露 , 英国1973年的一部《公司法》草案曾引发王室高度重视:该草案中含有一项透明性条款 , 原本是为防止投资人暗中收购、增持公司股份 , 致使公司商业风险增加 。一旦成为法律 , 英国公众将有机会获悉特定投资人或持股人的真实身份 。《卫报》推测 , 当年女王很可能担忧该草案能让公众窥探到自己的财务状况 , 于是委派了私人律师去秘密游说政府相关人员 。
《卫报》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国家档案馆的政府备忘录得知 , 女王当时的私人律师马修·法勒尓同英国当时的贸易与工业部官员进行接触 。法勒尓明确转达了女王的反对意见 , 认为这部法律会导致她的私人投资被披露 , 并提出对女王所牵涉的利益“特事特办” 。一名官员说:“法勒尓阐述了泄露(财务状况)的相关风险……这样的信息公开 , 对任何人都是很尴尬的 。”之后 , 贸工部大臣贺维说服英政府为这部草案加入新条款 , 将涉及女王利益的公司统统加入“白名单” , 以确保这些公司的股东身份今后可被免于审查 。
这部草案在1976年成为法律 。报道称 , 虽然英政府几经更迭 , 但女王的私人投资及持股状况一直受到保护 , 且这种“保密”状态至少持续到2011年 。
牵涉“秘密王权”?
《卫报》称 , 王室的这场“秘密操作”牵涉到英国一项古老而晦涩的“秘密王权” , 即“女王首肯权”(Queen’s consent) , 这与英国人所熟知的“王室御准”有本质不同 。“御准”是指相关法案正式成为法律前需要获得女王批准 , 这在整个立法过程中仅仅是礼节和形式化的一步 。而“女王首肯”则直接关系到王室成员的切身利益:根据规定 , 若一项立法有可能影响王室特权及相关利益 , 那么政府官员应在议会辩论前告知王室 。
据英国王室官方网站的说法 , “女王首肯”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一种“纯礼仪性的行为” , 一些宪法学者也认为它的存在“无伤大雅” 。但在《卫报》看来 , 女王对这项权力的使用似乎已有些出格:国家档案馆的这份文件显示 , 她和律师不仅在草案进入议会前已率先了解到条文细节 , 甚至还有时间去秘密进行游说活动 。牛津大学宪法专家托马斯·亚当斯表示 , 女王在这项立法进程中所构成的影响 , 是职业政治说客“做梦才能企及的高度” , “女王首肯”本身似乎就已赋予英国君主对立法草案的“重大影响力” 。利物浦大学宪法学学者塔克也表示 , 女王在“首肯”前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消化相关立法细节 , 还能得到律师的指导 , 与“御准”相对比 , 显然在机制上存在本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