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三十而立,就是回来做自己

蒋勋:三十而立,就是回来做自己
文章图片

【蒋勋:三十而立,就是回来做自己】许多年轻人喜欢比较 , 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装 , 开的车子是不是BMW , 或是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 , 最近上了谁的课 , 看了哪一本书 。听起来是不同的比较 , 精神的比较好像比物质的比较还高尚一点 。
其实不一定 。我认为 , 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 。有自信的人 , 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 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 , 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 , 会觉得羡慕、敬佩 , 进而欢喜赞叹 , 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
▌有自信的人 , 充满富足的感觉 , 总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就像宗教或哲学里所谓的“圆满自足” , 无欲无贪 , 充分地活在快乐的满足中 。
这和“禁欲”不一样 。好比宗教有成熟的和不成熟的宗教 , 不成熟的宗教就是在很快、很急促的时间内 , 要人做到“无欲无贪” , 所以提倡禁欲 。成熟的宗教反而是让你在欲望里面 , 了解什么是欲望 , 然后你会得到释然 , 觉得自在 , 就会有新的快乐出来 , 这叫做圆满自足 。
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 , 科技发展比我们快 , 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 , 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 。他不会觉得赚的钱少就是不好 , 或是比别人低贱 , 也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 。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挞店 , 这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 。可是 , 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 , 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 , 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 。二十年前 , 你在那里喝咖啡 , 二十年后 , 你还是会在那里喝咖啡 , 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 , 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 。
▌和自己在一起
1976年底 , 我回到台湾 , 当时还不满29岁 。我可以去大学教书 , 但关于艺术的课很少 。要当专任教师 , 必须再教些非艺术的课程 , 像中国通史、国父思想 , 我想说完蛋了 , 怎么可以接受这样的工作?所以宁可在好几个大学跑来跑去兼课 , 但教我喜欢的东西 。这有点“边缘”的角色 , 让我变得更大胆 。
 , 要他们访问飚车族 。刚开始学生觉得很难 , 因为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顺利走上来的人 , 忽然要跟系统外的人对话;但等到他们报告时 , 我却觉得很感动 , 因为他们看到了不同经验下成长的另一群人 。我用这种既像在体系内、又像在体系外的方式教学 , 带着学生关心的不是将来怎么做个成功的建筑师 , 而是怎么思考人跟空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