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上与唯下

唯上与唯下
文章图片

陈寿对关张的评点
       陳寿在《三国志》中对五虎上将做了一番评点 , 把其中对关羽和张飞的评价对照起来看 , 很有意思: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 , 为世虎臣 。羽报效曹公 , 飞义释严颜 , 并有国士之风 。然羽刚而自矜 , 飞暴而无恩 , 以短取败 , 理数之常也 。”
陈寿先是总结了这两个人的共同点 , “皆万人之敌 , 为世虎臣” , 都有“国士之风” 。国士之风是对武将的最高评价 , 萧何论韩信 , 用的就是“国士无双” 。
然后陈寿把两个人的缺点进行比较 , 关羽是“刚而自矜”——性格耿直又恃才倨傲;张飞是“暴而无恩”——脾气暴躁又不恩待属下 。这两个评价看上去有点像 , 但实际差别很大 。陈寿的另外一个评价说得更明白: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 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
对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从性格上分析 , 关羽善待没文化的底层士兵 , 但对同僚很傲慢;而张飞敬重文化人 , 却不体恤下面的兵卒 。
另一种分析 , 用我们今天职场上的观点说 , 关羽和张飞同属中层干部 , 同样有能力 , 但在管理风格上差异很大:
关羽对下属有情有义 , 对平级的同僚却没有好脸色 , 也常常不给上司面子 , 属于“唯下型”领导;张飞则相反 , 对上司言听计从 , 对有能力的同僚也是敬重有加 , 可对待下属很粗暴 , 动不动就骂脏话 , 属于“唯上型”领导 。
关羽的“善待卒伍” , 在《三国志》里没有什么事例印证 , 所以只能分析一下他为什么会“骄于士大夫” 。
陈寿在说关羽优点的时候 , 举的例子不是“水淹七军” , 也不是“刮骨疗毒” , 而是“报效曹公” , 指的是他降曹又反曹的一段经历 。
建安五年(200年) , 刘备被曹操打败 , 关羽被俘 , 降了曹操 , 并为曹操解白马之围 。虽然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 可一打听到刘备的下落 , 还是立刻投奔旧主去了 。
史书里对关羽这段经历的描写 , 突出“恩义”二字 , 对刘备是“义” , 对曹操是报“恩” 。但如果从“骄于士大夫”的角度 , 我们也能发现关羽无法与曹操共事的原因 。
爱惜士卒 , 藐视士大夫 , 用现代的话来说 , 就是有点“反精英主义”的倾向 。关羽虽然整夜抱着《春秋》读 , 却爱把下层人民的“粗鄙”当成朴实 , 认为读书人的“精英味儿”其实都是做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