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文章图片

王小波(1952-1997) ,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 被誉为中國的乔伊斯兼卡夫卡 。生于北京 , 中学毕业后在云南、山东等地下乡 , 先后当过农场知青、民办教师和工人 , 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 , 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做过教师 , 后辞职专事写作 。代表作品有小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散文随笔集《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 。
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 , 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 。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 , 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 。在冥冥之中 , 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 , 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 。这个故事太过神奇 , 但很有意思 。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 , 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 。
在我周围 , 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 , 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 , 换言之 , 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 , 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 。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 , 后来才发现 , 这是中国人的通病 。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 , 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 。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 , 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 。她把保持沉默看做怯懦 , 但这是不对的 。
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 , 一种生活方式 。它的价值观很简单:开口是银 , 沉默是金 。一种文化之内 , 往往有一种交流信息的独特方式 , 甚至是特有的语言 , 有一些独有的信息 , 文化可以传播 , 等等 。这才能叫作文化 。
沉默有自己的语言 。举个住楼的人都知道的例子:假设有人常把一辆自行车放在你门口的楼道上 , 挡了你的路 , 你可以开口去说:打电话给居委会;或者直接找到车主 , 说道:同志 , 五讲四美 , 请你注意 。此后他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回答你 , 我就不敢保证 。我估计他最起码要说你“事儿” , 假如你是女的 , 他还会说你“事儿妈” , 不管你有多大岁数 , 够不够做他妈 。当然 , 你也可以选择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厌恶之情:把他车胎里的气放掉 。干这件事时 , 当然要注意别被车主看见 。还有一种更损的方式 , 不值得推荐 , 那就是在车胎上按上个图钉 。有人按了图钉再拔下来 , 这样车主找不到窟窿在哪儿 , 补胎时更困难 。假如车子可以搬动 , 把它挪到难找的地方去 , 让车主找不着它 , 也是一种选择 。这方面就说这么多 , 因为我不想编沉默的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