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睡得着

只要还睡得着
文章图片

苏轼好像总遇见跟睡觉有关的事 。
在南海时,宿于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 。儿子苏过酣睡,呼不应,苏轼自己坐起叹息 。
在黄州时,著名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开头却是:夜饮东坡,到家三更天了,家童打鼾如雷鸣,敲门都不应,只好倚杖听江声——苏轼好像总是喊不醒人 。
【只要还睡得着】承天寺夜游,是本来解衣要睡了,看月色好,就跑去找张怀民——还是不肯睡 。
如今论睡觉,多讨论如何入眠、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如何在短暫的睡眠时间里获得更多的深度睡眠休息,云云 。也不奇怪:现代人乐趣诱惑太多,随时都有乐子找,相比而言,睡眠不免无趣,自然得想法子削减 。
然而睡眠是可以有趣的——虽然睡觉时本身感受不到 。
《集结号》里,张涵予被关禁闭,透透地睡了一天,起身后懒洋洋地、欣慰地、由衷地来了句重低音:“可算是歇过来了 。”睡透过的人,见此自然会心 。那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结实、沉厚、不打褶皱、仿佛棉被抖开铺平了的睡眠,才能有的感受 。全身散碎的疲惫都被熨平了 。这时且不忙起,抻一抻全身筋骨,会有种酸胀通透的痛快——仿佛全身都成了伸懒腰时的腰 。
相比而言,入睡的乐趣就少一些 。毕竟念及一天将终,还得关掉亲爱的手机或其他设备,想到要早起,大多数人的心情是沉坠的 。但有种情况,也可以很美妙 。比如,只睡一小会儿:冬天,吃饱了,本来凉凉的四肢末端也开始暖起来,睡意如棉花,包裹着自己,不觉睡去后,半小时就醒,会觉得仿佛历时甚久——所以论到以短时间获大乐趣,半小时的午觉实在是人生至乐 。
时节也很要紧 。设若天明了,听见鸟儿鸣啭或是雨打窗,想到这是周末,更好了,翻个身,继续睡 。这大概是睡觉最大的乐趣所在:已经睡过一遭,带着睡过之后的快乐,再睡一遭,有种酒足饭饱,来个甜品之感 。这种时段,俗称赖床 。赖床快乐至极,尤其冬日,累久了,身体透凉;睡足了赖床,全身透暖滚热 。
以前在上海,冬天时我常熬夜,长夜孤单,中途吃夜宵来不及 。最满足的瞬间是,天将四五点,完工,不着急睡,因为这会儿睡总有点凄清冷寂到可怕的氛围 。于是坐着,带着松软的倦意看会儿闲书,慢悠悠等,到五点半,穿厚实了出门,摸黑买第一屉大包子,买烫手的豆浆,买煎饼、鸡蛋饼、萝卜丝饼,买菜粥,消消停停吃完,天开始放亮,车水马龙逐渐响起来 。回家,在饱、暖和“暂时完工了,闲散无事”的快感中躺下,等晨光慢慢起来、外面开始生机勃勃喧嚷起来的时段,像刚出屉的白馒头那么松软、温暖、活泛的睡意来了,那就睡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