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陵寝被盗,丢失的物品中有四件稀世珍宝

乾隆作为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拥有前代皇帝积累的大量财富,各种珍奇古玩非常多,很多都被他死后埋进了陵寝中,因此乾隆的陵寝被盗,损失还是很严重的 。
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过于大清的乾隆皇帝 。他在位六十年,又当了四年太上皇,64年间广收名画古帖、珍异古玩以及各种玉玺 。死后这些奇珍异宝与之同埋于裕陵的地下宫殿中 。1928年7月2日,东陵大盗、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包围了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一夜之间连掘慈禧和乾隆两座陵墓并将其洗劫一空,那这四件无价之宝是什么呢?
一、玉玺“八徴耄念之宝”
“玺”这个字变得尊贵是在秦朝 。秦以前,不管官印、私印,都可以用上这个大名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叫“玺”,臣民的只能叫“印” 。
乾隆帝一生拥有玺印1800多方,独冠帝王之首,是他爷爷康熙的15倍,是他父亲雍正的11倍 。乾隆的一方方玺印是他为自己漫长人生路上树立的里程碑,也是他心情的晴雨表 。
他打了胜仗要制玺纪念;抄录诗作要用玺点缀;70岁刻“古稀天子”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犹日孜孜”,80岁刻“八徴耄念之宝”及与之相配的“自强不息”,都体现出不服老的劲头 。
嘉庆二年(1797年),已经当了太上皇的乾隆,用的一方玺措辞极其直白,上面赫然写着“归政仍训政”,明摆着讲,虽然儿子当皇帝,但大事还得老子说了算 。
乾隆在位时,刻的第一方皇帝玺印,内容就是“乾隆御览之宝” 。乾隆元年(1736年)的正月初四,雍正皇帝已经去世4个多月,居丧的哀伤气氛被改年号的喜庆所取代 。
25岁的年轻皇帝让身边的太监拿着一方铜制的玺印材料去内务府传旨,命令在上面刻“乾隆御览之宝”6个字 。负责此项工作的人战战兢兢接了旨,6天后,请太监将两份篆文草稿呈送乾隆,一份是阴文(字呈白色),一份是阳文(字呈红色) 。皇帝仔细看过后给出回复:用阴文 。
再过40天,精心制作的铜玺完工交差 。作为富有四海的君王,乾隆一生拥有“乾隆御览之宝”共有8方,其玺印材料极为丰富,仅玉就有碧玉、白玉、青玉、墨玉等等 。
多年战乱中,乾隆玉玺有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 。下图是曾经在台北拍卖的一件“乾隆御览之宝”,它是台湾富豪蔡辰男1984年从纽约买回来的,当时出价3.3万美元 。
当时,现存最有价值的还是上面提到的“八徴耄念之宝” 。它是乾隆在位55年,为庆祝其80寿辰制作的,在乾隆玉玺中算是比较大的一枚 。印文在许多重要清朝宫廷藏品中,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秋山暮霭图卷》,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柳鸭芦雁图卷》上,都印有这枚“八徴耄念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