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怎么写?( 五 )


习惯沿用传统的、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评估手段,评估因素单一,理论上成熟的评估体系在国有企业的实施时间不长,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在挖掘员工潜能、帮助员工发展方面体现不足,员工大多是被动地参与;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的挂勾不直接,还有很多人为因素起作用 。
(四)人力资源重新组织与结构调整上的难点:j成员增效与机构人员重组优化 。
这两项工作触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其艰巨性、复杂性、敏感性寸分突出 。
(五)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手段上的难点:面临网络信息化的挑战与国有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制约 。
二、解决以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实际难题,必须从深层次的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部门职能转变、绩效评估体系、人力资源重组优化、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寻找相应的对策 。
(一)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
制度因素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水平最为重要的因素 。不少国有企业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仍沿用传统的劳动人事模式,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要做大量的实际工作,主要包括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两大方面,重点解决“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收入能多能少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 。
1、彻底废除过去套用国家行政身份的有关制度,建立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不带行政身份色彩的招聘、使用、晋升、奖励、培训、分配制度 。
2、建立动态的用人制度 。一是对生产工人实行“三岗制”,干得好的可以成为优秀工
人,干得不好可能转为试岗工人或待岗工人 。二是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实行末位淘汰制 。三是对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保持有一定比例有技术资格的人员落聘或低聘 。
3、健全“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制度,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 。
一、对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根据职责、风
险、经营业绩大小确定薪酬水平,合理拉开与一般员工的薪酬差距 。
二、对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急需、短缺人才实行市场导向型的薪酬制度,薪酬标准与市场价位接轨,避免人才外流 。
三、对普通员工实行技能导向型和工作导向型的岗位工资制度,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
四、实行资本、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探索管理者期股、员工持股、技术人股的新办法,以稳住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 。
(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经营战略上的职能作用从战略高度上进行角色定位 。
1、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升到经营战略的决策部门,而不仅仅是执行部门 。高层管理者应当在职能范围适当授权、放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