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社戏》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充满了浓郁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 , 第一篇就是鲁迅先生的《社戏》 。这篇文章并不艰涩 , 寓意也不是很深刻 , 语言充满了童年的活力 ,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湘西特有的水乡美景图 , 读来令人陶醉 。
单元导读明确指出:“学习本单元 , 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 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为此 , 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 , 我充分考虑到了这样一个总体性的学习方法和目标 , “理解课文”成为了我确定的首要教学目标 , 其次便是“品味、积累优美的语句” 。而教学方法则以教师的讲授、启发为主 , 进而引导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
经过两天的准备 , 我设计了以下方案(只择其要):
一、教案设计
预习要求:
熟悉课文 , 掌握“归省”、“行辈”、“不惮”、“撺掇”、“委实”、“凫水”、“依稀”等词语 。
教学要求:
感受课文中刻意经营的气氛 , 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浪漫情怀;以问题促理解 , 要注意问题的切入点;
在课堂上教师着意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
重难点:为什么“我”直到现在还怀念那场戏?
课堂导入:
每个人都有童年 , 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 , 你的童年生活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呢?为什么你会觉得它难忘呢?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
童年生活中有欢笑 , 也有泪水;有喜悦 , 也有遗憾 。但是当你回味自己的童年生活时 , 总是充满了向往和美好 , 将这段远去的岁月编织成一个美丽的梦 。凡人一样 , 伟人也一样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绍兴 , 走进鲁迅 , 走进社戏 , 去感受那一份美好的回忆吧!
整体感知:
1、复述故事情节 。
2、点拨:结尾强调了什么?
3、思考问题:那场普通的社戏 , 为什么令作者难以忘怀呢?
4、梳理文章结构(兼板书设计)
看戏前看戏时看戏后
优待盼偷豆山水好
乐土悠闲惜一波三折乐土
朋友急送豆人情深
活动
月下行船月下归航
5、问题设计
(1)、“乐”在那里?有没有不乐的事情?
(2)、白天“我”做了什么事情?
(3)、“我”起先为什么不能去看戏?
(4)、“我”获准去看戏时 , 有什么样的心情?
(5)、看戏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