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怎么写?( 四 )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那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 。
1、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
2、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文中哪句话概括交代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
3、抓重点语句,理解对母亲的怀念
出示句子: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
四、失母之痛——永久的悔恨
走近季羡林:我们提起季羡林,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
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开始——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不懂的词 。同学们自己读了,也听别人读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从内心走近 季羡林,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课文中为一“恨”字,这是怎样的恨?悔恨,他恨什么?
2、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你看到了这个“恨”字? 学生任意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句子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 。
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
就是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 。
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
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 。
我觉得还有一点,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 。
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 。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 。请你读读这句话 。
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会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 。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 。
……
(出示资料: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 。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 。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 。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 。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 。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