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五项修炼》有感怎么写?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管理科学发展到今天,已有整整100年历史 。从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经济人,到梅奥的社会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需要层次论,再到戴维斯的组织人……直到近年的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是不断认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过程 。彼得 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无疑被赋予更深远的意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显然修正行为不是一时一日的事情,如果每天都被动地过去,那么一生可能也就这样过去了,只有善于记录和思考生活,人才能有所进步 。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你的和我的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一个人学习,与两个人三个人,几个人一起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后者能产生“集合效应”,达到“能量聚增” 。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最理想的环境,不是用降低理想来适应环境,而是用提升自己来达到理想 。这需要创意和耐力,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超越 。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等 。今天这个时代,知识发展日新月异,资讯过多而非不足,使管理问题呈现“细节性复杂”的局面 。许多问题已没有唯一固定的解,因与果在时空上常常是跳跃的、不连续的,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潜意识将越来越主导人的选择 。换句话说,文化知识与信息的合理吸收与运用,将成为现代生活与工作中的决定性因素 。而学习的效果常常是渐变的、滞后的,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因此,浮躁的作风要不得,欲速则不达 。只有纵观全局、掌握重点,才能对自己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冲突看得更清楚 。只有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尽量把眼光凝聚在长期焦点上,才不会舍本逐末、降低质量或腐蚀目标 。
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涉及发掘共有“未来景色”的技术,它帮助组织培养其成员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 。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使命作用下,组织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未来的目标努力工作 。
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 。团队学习的修炼包括两个方面:深度会谈和讨论 。前者可以对本质进行广泛的探索;后者相反,它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最佳选择 。这两种方法是相互补充的 。但是,要想得到互补的效果,就必须将两者分开来做 。许多团队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因而也无法做到有意识地在两者之间进行转换 。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