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阅》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

讨论中我豁然开朗──
《检阅》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中的火花碰撞 三年级组集体备课
参与讨论:杨阳、彭聪慧、黄秋景、周宗英 主备人:杨阳
《检阅》是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 。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
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突出 。特别体现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上: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 。因为队员们既希望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让大家左右为难 。最后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从中,一群善良、纯真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作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作为残疾人,也应该像课文中的博莱克一样,自尊、自强 。
分析教材后,我又走出教材,面对学生,我发现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还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检阅对很多同学来说,是很陌生的事,课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 。其次,课文篇幅较长,初读课文,很多学生大概意思都读不懂,更不用说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文内涵了 。再者,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没有直白的叙述,都是隐含的,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读懂 。考虑到这些,我在教学中,努力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交流,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进行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对话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主备人杨阳:
口述教学设计(《检阅》精品教案人手一份)
主备人提出备课环节中的困惑:检阅这篇文章篇幅很长,很多孩子大概意思都很难读懂,更不用说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文内涵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
一、让学生与课程资源对话
在设计教学时,我努力寻找、充分利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课程资源 。
如: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的录像 。放完后,请学生说说感受 。录像的播出,学生一方面理解了检阅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通过看录像,让学生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的场面,让学生明白这是多么重大、要求又是多么严格的事 。同时,为后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事情这么重要,怪不得孩子们会犹豫不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去 。同时,这么重大的事也让博莱克参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们做出这一决定的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