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险自救?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险自救?)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险自救?

视觉中国图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24日4时15分,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对此,应急管理部及中国地震局启动响应 。
而4月18日,台湾花莲县海域也发生了6.7级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 。今年,该地区已发生多次地震 。像在4月9日23时1百思特网3分,该海域也发生了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并伴随多次余震 。
东莞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目前,东莞市区内符合避难标准的地方包括:行政中心广场、东莞市体育馆、人民公园、虎英公园、旗峰公园等,这些场所可容纳避难人口数百万 。尽管近年来东莞没有遭受破坏性的地震,但绝非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 。那么,假如地震来临,大家是否知道该如何避险自救?
地震无法预测但可快速预警
地震是指地球表面发生快速震动的一种现象 。地震的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大,极具破坏性,常导致桥梁断落、房屋坍塌、水坝开裂,严重的更会造成人员伤亡 。此外,地震还会致使一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等 。
当前,世界各国研究人员表示,地震是无法预测的,但在地震发生之后,在地震波到达受害地表、造成破坏之前发出警报 。防震避震经验居于世界前沿的日本,目前所做的工作其实是地震发生后几秒钟时间的快速预警,而不是地震发生前的预报 。
安全专家表示,地震目前还是人类尚无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灾害,但只要掌握一些防震避震的技巧,可以使伤害降到最低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有12秒钟 。时间虽短,但如果我们能沉着冷静,还是可以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
震时保持冷静 震后走到户外
“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 。”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 。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 。
地震发生时,大家务必要保持头脑清醒,合理运用平时所学到的地震知识,对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接着才左右摇摆 。而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的感觉,主要以左右摇摆为主 。
另外,发生地震时,户内的人,可视乎房屋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如果身处平房,可迅速跑到户外 。若身处楼房,就应该立即切断屋内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桌子、床铺下面 。室内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包括:承重墙墙根、墙角,水管和暖气管道等 。最不利避震的场所分别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务必不要钻进柜子,因为一旦钻进去后,就会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 。另外,躺卧的姿势会让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震后,大家还应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
如在地震发生时还在户外,就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等高大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 。另外,要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果身处在郊外,还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也要立即停车 。
延伸阅读
1.震后如何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大家切记要沉着冷静,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
①要尽可能地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注意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 。可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以防余震发生后再被埋压 。
②要确保呼吸畅通 。此时,不要使用明火 。当闻百思特网到煤气、毒气时,可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 。如果不幸受伤了,要设法包扎伤口,避免流血过多 。
③要注意保存体力 。如果大家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可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
2.震后如何互救?
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被埋压人员获救的救活率在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 。由此可百思特网见,如果被埋压人员如能及时得到救助,完全可以存活下来 。那么,震后该如何互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