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诗词歌赋 对联故事37苏小妹才艺不凡( 三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高峻灵秀,梵宇遍布.文人雅士诗情泉涌,高僧大德禅意如潮,吟诗撰联时有往还. 咏峨眉山的诗词在唐代以前已不鲜见,流传至今有诗词两千多首,楹联近千副. 唐太宗李世明、明太祖朱元璋、清康熙帝等留有吟咏峨眉的诗联.诗仙李白写下的《登峨眉山》诗,成为历史上第一首正面描写峨眉山的千古绝唱.他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听蜀僧浚弹琴》、《赠胡公求白鹃》、《峨眉山月歌》等亦广为流传.诗圣杜甫在《赠别郑炼赴襄阳》、《寄司马山人十二韵》诗篇中,深情地表达出情寄峨眉的情怀.此外,唐代白居易、骆宾王、陈子昂、岑参;宋代苏东坡、范镇、陆游、范成大、魏了翁;元代黄镇成;明代翰林博士方孝儒、《牡丹亭》作者汤显祖、辞赋家杨慎、高僧贯休、齐已、广济、可闻、元温、普洁、德坚等也都有吟咏峨眉的诗词、楹联传世. 清康熙年间进士、嘉定知府窦容拘祖孙三代五人先后游峨眉,作诗词楹联30余首(副).清乾隆年间进士、吏部员外郎李调元登峨揽胜,写下诗词36首.清人谭钟岳,久游山寺,留下诗词46首.清光绪年间进士、“戊戍二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游山寺,写下60余首诗词.
描写峨眉山的诗文描写峨眉山的诗句
1.《登峨眉山》 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
4.《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杜甫
关内昔分袂,天边今转蓬 。
驱驰不可说,笑谈偶然同 。
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 。
家家迎蓟子,处处识壶公 。
长啸峨眉北,潜行玉垒东 。
有时骑猛虎,虚室使仙童 。
发少何牢白,颜衰肯更红 。
望云悲轗轲,毕景羡冲融 。
丧乱形仍役,凄凉信不通 。
悬旌要路口,倚剑短亭中 。
永作殊方客,残生一老翁 。
相衰骨可换,亦遣驭清风 。
5.《送张炼师还峨眉山》司空曙
太一天坛天柱西,垂萝为幌石为梯 。
前登灵境青霄绝,下视人间白日低 。
松籁万声和管磬,丹光五色染红霓 。
春山一入寻无路,鸟响烟深水满溪 。
拓展知识:
峨眉山(Mount Emei)山头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有植物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 。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动物种类达2300多种 。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该山一大特色 。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 。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
峨眉山为蚀余山,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为邛崃山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 。山的中、下部分布着花岗岩、变质岩及石灰岩,山顶部盖有玄武岩 。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峨眉山为主体的峨眉山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