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采访问答体作文 采访式作文

采访式作文法
独门兵器
先仿照新闻采访人员进行社会采访,然后将采访到的材料加工整理成文,最后选出若干篇在全班宣读,进行评议 。
实战心得
先采访后作文这一思路,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唐福珍老师提出的 。她说,这样做,是针对“中学生作文表现出的素材单一、内容贫乏”而下的一帖重药,结果是出人意料的好 。具体的运作程序是:
首先,要求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社会采访,采访对象不限;
其次,要求学生将采访来的材料经过加工整理,各自单独成文(采访时可以是几个人采访一人,但写作文时必须单独成文 。);
最后,老师选出几篇有代表意义的作文,上一次讲评课 。
唐老师认为,讲评时不能光选好文章,而应从各个水平、各个层次中各选一篇,并具体说明每一篇文章好在哪里,欠缺在哪里,如此对学生们的帮助才更大 。她在一次讲评课上,就选了5篇文章:第一位学生张羽采访医生的作文没有议论;第二位学生曹佳采访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的作文,有点议论,但议不到点上;第三位学生李火采访敦豪国际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有点议论,能议到点上;第四位学生王冉采访摊煎饼的老人和小姑娘,议论过于求全,不精;第五位学生赵雷采访“面的”司机,从中了解到他是如何离开不景气的工厂,改行开车的经过,并了解了司机一天的辛苦生活 。学生问他挣钱的目的,那位司机说是为了供女儿上大学,将来出国留学,学生听后对这位司机很敬佩 。文章结尾的议论层层深入,并表明了学生对司机的理解及善良的祝愿:“看到他们敢于扔掉铁饭碗,我对他们由衷地钦佩,对于人们对他们的种种偏见,我感到不平他们对下一代的希望令我感到欣喜 。正是这些出租司机用辛勤的汗水给北京人带来了方便,他们也是改革的弄潮儿 。我希望当人们在都市的长河中看到了TAXI时,请祝他们一路顺风 。”有记叙,也有议论,并结合得恰到好处 。
老师的话
中学生作文内容空泛、思想贫乏,几成通病 。唐老师的“采访式作文”,可谓是治疗此病的一帖良药 。采访式作文,不仅解决了中学生作文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无感可发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真正地把文章与社会联系起来了 。作文不再是老师留下的作业,而的确是自己接触社会的记录 。
据唐老师本人讲:这种采访式作文,一般每学期搞4-5次 。同学们非常喜欢,没有一个有厌烦情绪 。同学们在采访或社会实践中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会办事了 。比如,一组同学在采访摊煎饼的老人时,碰了不少壁,他们一点儿也不气馁,而是灵机一动,一人买了一张煎饼,终于感动了老人 。可见,有时只有人先活泛了,作文才会活跃起来 。
采访稿范文,采访老师的 。1 。你可以问老师:您任教几年了?
2 。你可以问老师:您教出了多少德才兼备的学生?
3 。你可以问老师:您是怎样如何将学生以教育好?
不好意思~我能想到的就只有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访谈作文格式是什么访谈作文就是访谈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访问谈话的记录 。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在当今的各种新闻媒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香港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之一——“杨澜工作室”,本质上就是访谈录的一种,其文字结集出版,名之曰《我问故我在》 。而国内所有高品位的报纸,也都有这种文体 。
访谈录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
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 。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 。
如《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一文,开端先介绍了访问对象林文韬,然后点出采访的时间(中考前夕)和访谈内容(对高中生活的感受等),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作者向林提出四个问题,林分别作答,构成了本文的主体 。最后一次问答则是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语言 。至此,一篇完整的访谈录就成型了 。以上介绍了访谈录的基本结构格式 。
写好访谈录的关键是什么呢?
如果说写诗“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写访谈录,成败的关键也在“写”外——那就是“访问” 。而成功的访问,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 。仍以《林》文为例,其中心话题是“对高中生活的感受” 。之所以以此为中心话题,是因为很多同学及家长对高中生活非常关心又缺乏了解,而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因此四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这样就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 。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按一定的次序展开,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这样才利于访问的顺利进行,形成文字也才能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切忌东拉西扯,乱问一气 。《林》文就主要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展开提问的 。再次,提的问题要内容具体,让访问对象有话可说,切忌空泛 。更不要提假大空的问题,否则被访者要么不愿配合,要么胡乱应付,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形诸文字,读者也会望而生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