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打头诗词 当字开头的诗词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山石(韩愈)
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 。——览镜喜老(白居易)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 。——赠梦得(白居易)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韩碑(李商隐)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留别王维(孟浩然)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答友问(白居易)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思(李白)
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读史五首(白居易)
当壮已先衰,暂泰还长穷 。——达理二首(白居易)
当此岁暮感,见君晨兴诗 。——和晨兴因报问龟儿(白居易)
当家美事堆身上,何啻林宗与细侯?——赠楚州郭使君(白居易)
当君正殿栽,花叶生光晶 。——答《桐花》(白居易)
当时与今日,俱是暮秋初 。——东陂秋意寄元八(白居易)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菩萨蛮(张先)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富平少侯(李商隐)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其日独游香山(白居易)
当春颇愁寂,对酒寡欢趣 。——渐老(白居易)
来字开头的诗词1、《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在字打头诗词 当字开头的诗词

2、《溪居》
唐代: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
译文: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
3、《采莲曲二首》
唐代: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译文: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
4、《峡口送友人》
唐代: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
译文: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 。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
5、《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唐代: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译文: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 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 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 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 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是 字开头的诗句是离愁 ——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是非成败转头空 —— 明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是气所磅礴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
是殆有养致然尔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
是处红衰翠减 —— 宋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是以见放 —— 先秦 · 佚名《渔父》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2]离愁:指去国之愁.[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