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诗词 含平山的古诗句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3、《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
4、《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5、《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
6、《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
巜平山冷燕》诗句精选白燕诗,步时、袁二作原韵:
夕阳门巷素心稀,遁入梨花无是非 。
淡额羞从鸦借色,瘦襟止许雪添肥 。
飞回夜黑还留影,衔尽春红不浣衣 。
多少朱门夸富贵,终能容我洁身归 。
词曰:
笔墨何尝有浅深,兴至自成吟 。有时画佛,有时画鬼,若不能禁 。意气相投芥与针,最忌不知音 。乍欢乍喜,忽嗔忽怒,伤尽人心 。
只见扇子上写:
三台高捧日孤明,五马何愁路不平 。
莫诧黄堂新赐缓,西江东阁旧知名 。
又见绫子上写两行碗大的行书:
断鳌立极,造天地之平成 。
拨云见天,开古今之聋聩 。
只见上写着:
立秋日,赋得梧桐一叶落,限秋,留、游、愁四韵
万物安然夏,梧心独感秋 。
全飞犹未敢,不下又难留 。
乍减玉阶色,聊从金气游 。
正如衰盛际,先有一人愁 。
《平山冷燕》,又名《四才子书》,清代长篇小说 。是刊行于清初的一部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才子佳人小说,为中国古典名著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天花藏主人作序的《新刻批评平山冷燕》,现存于大连图书馆 。此外,尚有聚锦堂刊天花藏七才子书本及退思堂刊天花藏七才子书本、玉兰堂本、静寄山堂本等 。清初曾译成满文,后又被译成法文,介绍到欧洲 。
《平山冷燕》共二十回,题为荻岸山人编次 。荻岸山人究竟为何许人也,历来没有定论 。清朝盛百二《柚堂续笔谈》认为是嘉兴张博山十四五岁时所作,其父笔削续成之 。按博山名劭,清康熙时人 。阮元《两浙猷轩录》称其“少有成童之目,九龄作《梅花赋》惊其师 。”但据鲁迅推断,其“文意陈腐,殊不类童子所为” 。“盖早慧,故世人并以此书附著于彼 。”(《中国小说史略》)
平山堂 王安石赏析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 。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 。“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 。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 。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 。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 。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 。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 。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 。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 。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 。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 。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 。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 。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 。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 。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