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怎么写?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怎么写?】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除法和学会了表内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重要基础 。
教材分析:
首先安排了一组分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中的一个实例,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介绍余数的名称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接着让学生“试一试”,把其余两个平均分有剩余的实例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在“想想做做”中再由“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有剩余”的情况引出“平均分成几份有剩余”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本课教学重点是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
难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探索欲望 。
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猜看” 。
课件出示一组标有序号的,依次画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教师背对屏幕,请学生说出序号,老师猜出是什么颜色 。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
第二环节: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我分四个层次组织教学 。
第一层次——分一分 。
利用课件创设小朋友分铅笔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然后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几个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 。这样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获得了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并为后面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
第二层次——观察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