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语文全国卷2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全国卷一诗歌鉴赏答案

春日秦国怀古?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1.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诗词鉴赏范围鉴赏的,一般是课外的 。
考课外,其实是考自己的积累 。所以课堂要好好听讲 。
到高三,老师一定会组织解答的方法,常用的语句,词语,不用担心啦……
求2008年全国所有高考语文卷的诗歌鉴赏及答案 好像是18套卷(十八)江苏卷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更多请亲给给其他的我看看
你的问题是什么样的
我月考准备考这十八套卷其中一份的诗歌鉴赏所以我想拿来复习一下
一、【全国卷Ⅰ】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
1057

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
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

(l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
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
画面 。

【简析】第(
1
)题考查的是对诗词语言的赏析 。第三联传神的字是动词“拳”和“退” 。
它们的作用是表现意象之美的: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
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在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
的画面 。

(2)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

【答案】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

①诗的前两联,
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
而今安在?从而
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
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
胧中归去!

【解析】
本题第
(1)
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

(2)
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内
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
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大神请继续找找 感激万分
2014语文全国高考卷文字版全卷 谢谢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