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道德的古诗词 有关道德的古诗词

  1. 《列女操》
    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
  2.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3.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4.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5.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表示道德的诗句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 。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 。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 。寡:少 。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 。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 。倜傥(ti tǎng):卓异 。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 。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讲解】善于做官的,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往往招来怨恨 。意谓为官者要树德,不要积怨 。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处】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讲解】济:(对事情)有益 。意思是:宁愿固守穷困以有益于心意,不愿低声下气去劳累自己 。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
【讲解】度(duó):揣度,认识 。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谁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认识自己,那么怎能认识别人?意谓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 。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 。敷、荣:指花叶繁盛 。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出处】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
【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 。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
【讲解】布衣:平民 。宠禄;因恩宠而得到的爵禄 。意思是:富贵无常,不足羡慕,不如召平(原为秦东陵侯,后沦为平民)东门种瓜,可以安享天年 。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国语·周语》
【讲解】学习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习不好的行为,就象山崩一样迅速 。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