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方言 请问下古文读古诗是用什么方言

这个问题,实际上说的是入声字的问题,很多古诗词用的是入声字,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的音,所以读起来和古人读的感觉是大不相同的 。而在很多方言里还有入声字,有时候用方言读入声字古诗就更符合古代作者的原始状态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物、壁、雪、杰、发、灭、发、月,这些字用普通话读却一点也不押韵,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韵脚字在当时都是仄声中的入声字,入声字是一种急切短促的发音,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融入了平上去声 。但它在某些方言中却依然保留着,比如用上海话读这首词就是押韵的,更能体会到韵律美感 。江浙人读其他方言中的入声字,比如“白”,发音是bo,语气短、急,却有力,而且音调下降 。所以方言虽然不利于日常交流,但在古诗词的美学体验中却很有用 。所有的大方言区都有入声,即便北方方言大部分地区入声已消失,但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山西,河南北部,内蒙古一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入声)江淮官话区:是南北方言的过度带(主要是中原官话和吴方言的过度带),江淮官话 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 。江淮官话是官话方言中内部分歧较大、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一支.以南京、扬州、南通、合肥、盐城、芜湖、淮南、连云港、九江等地方言为主要代表点 。声调多为5个,有入声,去声、入声不分阴阳 。南通、泰州一带去声和入声分阴阳 。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西昌市、贵州省铜梓-仁怀-沿河-印江9县、云南省大关-绥江-水富),仁富小片(内江市 -自贡市-仁寿县-富顺县),雅棉小片(雅安市-石棉县),丽川小片(云南省西北部下关-剑川-宾川-洱源-云龙-丽江市)等地区有入声 。声调一般为5 个 。入不分阴阳 。吴语:大方言之一,又称“江南话”或者“江浙话”,以上海话、苏州话等为代表 。分布于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省大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 。保留古代的全浊声母,大部分地区阳声韵的咸山摄鼻音脱落,变为纯元音 。声调多为6个以上,一般去、入也各分阴阳 。湘语: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临近湖南的重庆和广西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 。湘语又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 。新湘语主要流行于长沙和湘北,受官话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响比较大 。老湘语分布在衡阳、双峰一带,受外部方言影响较小 。新老湘语之间互通程度较低 。西南官话与新湘语有一定相似性 。新湘留了入声调,古浊音字今虽清音化,但仍是不送气音 。赣语:赣语 。主要分布于江西中部 、北部、西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部分地区 ,福建西北部邵武一带 。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 。除江西西部吉安、莲花等处基本无入声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入声韵尾 。客家话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 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 。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 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 。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 。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 。多数地区是6个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 。闽西长汀话,连城,清流都没有入声,剩下平声 分阴阳,去声分阴阳,上声自成调共5个调 。粤东客话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 。闽西客家话的永 定话,上杭话保留阴入阳入两个声调 。闽语: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三省以及浙江南部以及江西、广西的个别地区 。使用人口约4000万 。闽语是内部分歧较大的方言,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 。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 。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 。不少地区保留-p,-t,-k入声尾 。粤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湖南、海南、香港等地 ,以广州话为中心 。使用人口约4000万 。保留-p,-t,-k入声尾 。声调以8-10个为主 。晋语:分布在山西省、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张家口西北、河南省新乡安阳以西 。秦晋方言分布区交通闭塞,十里不同音,对古音的保留相对顽固一些,比如保留了入声 。还有最新划出来的徽语(以前属吴语),平话(以前属粤语) 。上述方言都为有入声的地区 。由上可见,每个方言区都有入声区,北方话大部分无入声,六南都保留入声调 。
读古诗词最押韵的是哪个方言诗词一般用“雅言”创作,而“雅言”基本有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