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广难封爵?只以为他是个常败将军?

李广是西汉名将,他虽然能征善战,军事才能也非常高,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这是为什么呢?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叹:“李广难封、冯唐易老”说的就是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李广的名声想必大家都知道 。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给他大夸特夸,说李广射石入之数寸 。看起来挺离奇的 。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将军最终未能封侯,留给世人无尽遗憾 。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将李广一生写得悲壮激越,脍炙人口,李广因此成了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赞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维的《老将行》感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高适的《燕歌行》追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后来还出现了曲艺话本《汉李广世号飞将军》 。人们咏叹之余,不禁发问:在汉武帝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史记 。李将军列传》)戎马一生,名扬塞外,为何终不得封侯?人们试图解开这个“谜”,提出了种种看法 。
一说为“杀已降” 。李广在世的时候,就对他自己没能封侯疑惑不懈,曾请教一位操望气之业(相面)的王朔 。王朔针对李广自悔在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降的800名羌人之事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这个看法有第一手的文字资料为据,在日本史学界相当普遍 。但因蒙上了一层唯心论色彩,国内持此说者却不多见 。
二说为“杀霸陵尉” 。李广曾因兵败而丢了将军职,一天夜晚回家路过霸陵亭,霸陵尉按规定不放行,李广手下的人说情道:“这是过去的李将军 。”酒醉的霸陵尉轻蔑地回敬道:“当今的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过去当过将军的人!”后来李广复职,公报私仇,借故杀了霸陵尉 。明人董份于是说:“广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杀降也,亦浅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 。”(《史记评林》引)此说似以小节论大端,难以令人信服 。
三说为“治军不严” 。宋人何去非认为:“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 。……广之治军,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驰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 。”
(《史记评林》引)所谓“治军不严”,是与李广同时代的一位将军程不识治军整严相对而言的 。李广领兵作战不讲“军阵”;停宿驻留,不击刁斗;幕府中那些表册文书也大多省约 。然而他对征战大事还是肃审慎严的 。司马迁就认为他与程不识一样是“名将” 。所以,南宋叶适对此辩驳说:“李广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 。”(《学习记言》卷二○《史记》)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船山在《读通鉴论》中发展了他的观点,认为李广是“攻兵之将”,程不识是“守兵之将”,“非可一律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