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平仄格律 诗词格律;平仄谱

《平仄用韵歌》 一三五虽通融 , 句中防孤平 。一三五虽不论 , 当防连三平 。① 二四六要分明 , 末字更当清 。平韵奇句仄 , 仄韵奇句平 。首句若押韵 , 一联末字同 。若是偶字句 , 两字换仄平 。奇字适掌握 , 偶字必分明 。排律小律对 , 规则一般同 。若用仄声韵 , 诗谱莫大动 。每句倒一三 , 换换仄与平 。再按这歌诀 , 处理仄与平 。《五言绝句律谱歌》 首句双仄双平仄 , 二句双平双仄平 。三句三平又两仄 , 四句三仄又两平 。倘若想写平起式 , 两联颠倒成自然 。两体首句若押韵 , 倒一倒三换平仄 。《其他体式诗谱歌》 要得七绝谱简单 , 五绝句头两字添 。平添仄来仄添平 , 五绝既把七绝边 。五律七律谱不难 , 绝句诗谱重一变 。首句不韵平仄起 , 各自重复诗谱现 。两体句首若押韵 , 倒一倒三换平仄 。倘若要押仄声韵 , 倒一倒三位置颠 。《押仄韵律谱歌》 绝句若把平仄押 , 四三二一倒排法 。原来一二三四序 , 四三二一来变化 。首句若把仄韵押 , 倒一倒三换换也 。律诗若把仄韵押 , 仍然可按排序法 。八一呼唤二变三 , 四五六七字交叉 。若嫌上法不好记 , 末字倒三换位置 。*注:以上歌诀中的数字 , 皆为每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数 。补充:①当防连三平 , 这里颇有争议 , 在标准诗谱中 , 有连三平现象是存在的 , 有网友指出 , 连三平应是指在句末不得出现 , 称三平尾 , 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三仄尾 。格律诗的产生 , 是为了使得音韵更美 , 是因美而生 , 并非因律生诗 , 因此我不提倡因律而害意 。——————自刘茂芳先生《诗词格律集成》
如何掌握诗词的平仄格律诗词平仄格律 , 这是个笼统的说法 。
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分类:中国古诗 , 有不讲格律的 , 如诗经的诗 , 楚辞 , 汉魏间的五言诗 , 都不讲格律 , 那样的诗今天也还可以写的 。格律诗是唐朝以来形成并且蔚为风气 。讲到格律诗 , 那就又有五绝 , 七绝 , 五律 , 七律 , 当然还有排律 , ……
学格律诗 , 不妨从七绝学起 , 对七绝格律写法掌握了 , 写其他律诗就容易了 。那么 , 怎样理解七绝的格律呢?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至少熟记 , 甚至于背诵五十首古代七绝 。……这是个基础 。
下面将从平仄 , 押韵等方面细致道来 。
(一)平仄问题:
主要掌握两类 , 一类叫仄起式 , 可以贺知章《回乡偶书》为代表;一类叫平起式 , 可以李白《早发白帝城》为代表 。再直接说一点 , 你就记住这两首诗的平仄 , 甚至就按它们的格律写 。记住些古诗词 , 写的时候按它们的格律写 , 这其实是最简便的古诗写作诀窍之一 。
既然讲到平仄 , 那你首先应该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吧?我们的普通话是有四声的 , 因为平声 , 就是指普通话的一二声;仄声 , 就是指普通话的三四声 。古代有所谓入声 , 先不管他 , 因为古代所谓入声字今天大都分别归于四声中了 。就按普通话去套 , 总之普通话一二声的字就是平声字 , 三四声的字就是仄声字 。按这个办法 , 我们看看《回乡偶书》的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少小离家老大回) , 
平平仄仄仄平平(乡音无改鬓毛衰);
平平平仄仄平仄(儿童相见不相识) , 
仄仄仄平平仄平(笑问客从何处来) 。
格式如此 , 个别字有出入 , 那是有变化的情况 , 先可以不深究 。因为首字是仄声 , 故叫‘仄起式’ 。……经常推敲古代格律诗佳作的平仄格律关系 , 相信很快就可以提高写作古代格律诗的水平 。
(二)押韵问题
平仄 , 其实就是讲的声韵 , 属于一句话中间的声韵 , 平仄相间 , 错落有致 , 读来就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感 , 当然也涉及到与下一句的配合 , 即律诗或绝句的上一句与下一句的相同位置 , 平仄声调应该刚好相反 , 上句此一二字是仄声 , 下句此一二字就用平声字 。这没别的什么深意 , 就是为了读起来琅琅上口 , 铿锵悦耳 。……讲究平仄 , 就是要调整好句子内部的字音关系 , 收到很好的听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