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安荣鱼祸读后感如何写?

葛安荣鱼祸读后感范文
【葛安荣鱼祸读后感如何写?】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葛安荣鱼祸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每次读到葛安荣老师的小说,都会被一股独有的魅力深深吸引 。每次回想葛老师的文章,那些字句,那些人物,依旧凹凸分明、鲜活生动!
因为我父亲也是乡间叉鱼的高手,小时候我喜欢看他叉鱼,喜欢吃他叉到的鱼 。看到葛老师的《鱼祸》,喜欢读也就不奇怪了 。
《鱼祸》和葛老师的众多小说一样,挟带着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 。仿佛一来到乡村便是遍野的青翠,一读《鱼祸》便是熟悉的俗语、俚语 。从小说开头的"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一事不顺事事不顺,白天出门遇见鬼",到小说最后的"奇了大怪了"、"长翅膀活活飞走",这些老百姓嘴里常说的话语轻巧自如地掉在了纸上,落进了小说里 。真像是堆放在村头的瓦砾,有人用来打水漂,有人用来铺路,有人用来垫墙角……而葛老师随手拈来,就把它们打磨成一颗颗耐用的棋子,巧妙安排到了他的小说棋盘里 。"现在,他手握五齿鱼叉半天不动,像天花塘边一棵老树默默竖立,一头痴发任春风漫卷 。"任春风漫卷的是一头"痴发",不是一头"乱发".乡人常说"呆人生痴发",又有说人迷恋发呆失神的状态为"发痴",这一头"痴发"于不经意间,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个默守塘边的叉鱼翁形象,而且鲜明传神,难以磨灭 。其中的精妙,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往下读,"黑鱼恋窝死,他脑海中蹦跳出一句绝命谚语 。"没错,"黑鱼恋窝死"是句谚语,可是为何"绝命"?再往下读,"黑鱼恋窝死,人恋亲情累啊!"由鱼及人,葛老师赋予这句谚语新的含义,层层递进,为小说内容推波助澜 。也许葛老师的.确有只金手指吧,能将村边常见的瓦砾点石成金!
我一边读《鱼祸》一边回想我父亲叉鱼的情景,《鱼祸》中的叉鱼翁果然也是高手!他静静守候很有耐心,根据水中冒泡判断搜索,"再狡猾的黑鱼也逃不过他的眼睛".鲶鱼是"呆头老二",黑鱼"虽凶悍狡黠,却生性胆小柔弱","鱼秧是它们的命",这护犊之心竟成为了黑鱼的致命弱点 。黑鱼似乎还是小时候看到的黑鱼,叉鱼翁还是和我父亲一样的叉鱼翁吗?"一个单位一个天花塘,水大了,什么样的鱼都有 。"由鱼塘联想到单位,"新主任就是一条杂鱼","年纪一大把了,连到手的优秀都像竹篓里的鱼跳进河里跑掉 。"难怪,"这里没有喧闹和纷争","他只和鱼较劲,他好久没有这样的心情了 。"叉鱼翁来叉鱼,不仅仅是为鱼,更为的是心情吧?"一个家庭像一个鱼窝",由鱼想到家,老婆——"除了笑还是笑,死鱼一条",自己——"气得像条被叉上岸的鱼",儿女——"小鱼秧养大了,肥了,见到鱼食你争我夺,遇见活水个个朝上蹿跳,谁管谁啊!"比喻巧妙,结合紧密,叉鱼翁的生活状况漫不经心显山露水了 。从乡土气息里流出了时代气息,这是一个活在当下的叉鱼翁,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叉鱼翁,又是一个和许多叉鱼翁一样的叉鱼翁!也许,我们会在安置小区或者菜市场或者鱼塘边碰到他们吗?能像葛老师那样关注他们吗?"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鲜活的魅力来自生活,写作者则需要"大路朝天,关注两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