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诊所的实践心得体会范文有没有?

诊所社会实践报告
2013年1月23日下午4点30分,我的寒假生活如期而至,为了这场考试,准备了一个多月,背诵了一个星期,大战了三天,满脑子都是炎症和创伤,深深给我一种下了考场便是新生的喜悦 。当晚就坐上了回家的列车,打算大睡三天三夜 。
睡了一天,晚上吃过饭,妈的话匣子便打开了,先是嘘寒问暖唠叨了许久,而后切入正题,着实让人招架不住 。“儿子,妈最近胳膊老是疼,有时疼的连扫地笤帚都拿不动,是怎么了,能吃些什么药治治啊?”“啊??这个,这个还没仔细学??”“那你学什么啊?”“嗯,现在我可以准确找到疼痛的部位、诱因,但不知道吃什么药,止痛药毕竟治标不治本 。”妈只是微微一笑,不过好歹我算过关了 。
睡了一天,再次躺在床上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总有些解不开的结 。辗转反侧,不断的反问自己我到底学到了什么,毕业后拿什么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而不是一个杀人的屠夫!越想越不会,越不会越想,脑子里全是浆糊,我怎么对得起那每年五六千的学费 。为了一句对得起,第二天我来到隔壁农村医疗合作社,打算好好学习 。
说是农村医疗合作社,其实只是一家小型的诊所,夫妻俩即是医生也是护士,配合地相当默契,在附近也算小有名气 。在这十多天每天除了打扫卫生、换换药水也没什么其他工作,其余时间我则待在门诊室,有病人便站在老师一旁虚心学习,闲下来便翻阅一些医学书籍,有什么不懂的再向老师请教 。这段时间确实学到很多,也深深佩服这些在基层艰苦奋斗的医务工作者 。
农村比不上乡镇,医疗设施匮乏,大部分医务工作者水平有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十分薄弱 。但他们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妙手回春守护一方安康 。一天,一阿姨带着大约
八、九岁的儿子看病,老师经过一系列简单的体格检查,诊断为发热,一连打了三天点滴,每次水输完体温近似正常,可两三个小时后体温逐渐升高,孩子的母亲十分着急,生怕孩子脑子会烧坏 。我在一旁也很着急,虽然普通发热不
会影响孩子智力,但发烧尤其是高烧时,会对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休克 。例如,发烧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烧(40~41℃)时,病人可能出现烦躁、谵语、幻觉 。有些病人出现头痛 。在小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烧比较容易引起抽搐(热惊厥) 。发烧时可使心跳加快,一般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增加15次,儿童可增加更多,心率过快可使心脏病或贫血病人的心脏负担加重,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 。此外,发烧时还会消耗大量的自身物质和能量,这些都对人体不利 。正当大家都很焦急时,老师神情淡定,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重新做了检查,只见老师检查额头和两颞时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丝丝微笑,接着神情严肃,一本正经地将右手手掌在孩子头顶环绕几下,嘴里不知小声嘀咕些什么,然后打了退烧针安慰了阿姨并嘱咐阿姨让孩子按时吃药,明天上午再来医院 。站在一旁的我看得是一头雾水,真不懂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心想:“要是吃药能好的话,人家都吃了两三天早就好了,乡村医生真不负责,自己治不了还不让病人尽早到市里检查,误人生命 。”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孩子真的不发烧了 。怀着好奇我跑去问老师,一定把这事弄明白 。原来,老师微笑是因为看到孩子额头和两颞的头发是一束束的 。在乡下,老人都说这是吓到了要叫魂,怪不得看到老师在小声嘀咕呢,原来如此 。老师说,虽然这种土方法很不科学合理,但却能达到一定治病效果,只要能治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管他什么法子!医者仁心,大医精诚 。确实,随着每一位患者的治愈、每一种疾病的攻破,将会有一个新的病例等待诊断治疗、一种新的技术或方法等待掌握,医学的学习和提高是永无止境的!!!